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2 20:12:06
過去騰訊以一家企業的角色"1對N"服務創業者。目前,隨著"眾創生態"的提出,騰訊希望成為創業者和創業服務商之間的樞紐,變成"N對N"模式。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今日(10月22日),騰訊在其2015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騰訊開放平臺再次升級,主要特點是引入第三方服務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過去騰訊以一家企業的角色"1對N"服務創業者。目前,隨著"眾創生態"的提出,騰訊希望成為創業者和創業服務商之間的樞紐,變成"N對N"模式。
眾創生態 引入第三方服務商
今日,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公布了幾組數據:截至2015年8月底,騰訊開放平臺接入應用數量超過400萬,一年前這個數字是240萬,同比增長近70%;該平臺上已累計誕生了50位億萬富翁和20家上市企業。
事實上,相比靚麗的數字,這些數字背后所代表的趨勢變化更值得關注。任宇昕指出:一,垂直再細分是新機遇。垂直領域仍在不斷細分化,新的用戶需求代表著未來的創業機會。比如圍繞健身人群,不同特征的應用可以分別滿足用戶對教學、社交、飲食等方面的需求;二,個性再定制將是未來產品普遍的形態。比如一些生鮮電商嘗試以"個"為單位賣水果;三,專才再跨界是未來決勝的組織關鍵。
據了解,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從2011年開始舉辦,到今年已是第五次。眼下,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和創業者需求,近些年一直強調開放的騰訊意識到,在服務應用開發者和創業者的維度,騰訊的一家之力并不夠,還需要讓第三方服務商來做點什么。
騰訊副總裁林松濤亦稱,過去騰訊以一家企業的角色服務創業者。如今,進入眾創生態的騰訊開放平臺,想成為創業者和創業服務商之間的樞紐,從"1對N"模式轉為"N對N"模式。
為此,騰訊宣布升級開放平臺資源,啟動"第三方服務平臺"這一新型基礎設施,引入法務、會計、營銷等各個領域的專業服務商。
需求細分 有機遇也有挑戰
創業者除了接下他人伸出的"橄欖枝",自己怎么做才是關鍵。而目前依然存在創業者融資不順,資本卻找不到好項目的矛盾。
林松濤舉例稱,武漢一家O2O初創企業為找到新融資,兩個月內從武漢飛北京超10次、從武漢飛深圳8次、從武漢飛上海3次,最后的結果卻并不太好。
"移動應用生態下,APP呈爆炸式增長,越來越多人投入到移動創業中,但APP開發者的增速遠遠高于應用市場APP下載量的增速,單個開發者獲得的平均分發量在減少。"騰訊移動應用平臺總經理周濤解釋稱。
他展示的數據顯示,目前應用分發過程中,流量正加速向"頭部應用"匯聚,TOP 100應用占據了整個市場69%的下載量,中小開發者面臨的競爭加劇。同時,用戶對內容和服務的要求更加垂直細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用戶需求細分與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分散相關,但并不表示用戶希望下載越來越多的APP。對創業者來說,必須思考面臨同類產品競爭時,自家APP是否有核心競爭力。
今日,作為應用分發平臺的騰訊應用寶宣布推出"體驗式分發"。記者注意到,這一模式主要是通過應用內容外顯幫助用戶預覽APP的主要功能。
業內人士認為,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方同用戶之間的連接模式正在發生深刻改變,而這種變化的源動力是用戶對服務的直接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