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1 23:59:48
每經編輯|劉燦邦
每經記者 劉燦邦
國藥集團去年被納入首批央企改革試點單位,今年初又確立了集團內部的數家企業做首批試點。10月20日,國藥集團旗下現代制藥(600420,SH)、國藥一致(000028,SZ)雙雙因重大事項停牌,被外界解讀為國藥集團改革序幕拉開,首當其沖的就是內部資源整合。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兩家公司停牌,或將國藥一致現有的醫藥工業業務劃歸現代制藥,而國藥一致將致力經營醫藥商業。另外,對國藥集團而言,目前集團醫藥商業占比較大,醫藥工業占比較小。相比之下,醫藥商業盈利能力又不如醫藥工業,改變業務結構的主要方式為外部并購工業項目。
有望解決同業競爭
現代制藥、國藥一致20日晚間相繼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國藥集團表示,正籌劃涉及上市公司經營業務的重大事項;現代制藥更明確表示:“可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
對于兩公司停牌原因,德傳醫療基金董事長姜廣策認為,主要是國藥集團內部資源梳理并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國藥集團內部資產梳理和整合很早就有規劃,現代制藥以工業為主,國藥一致是以商業為主。”
對于同業競爭問題,現代制藥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的頭孢類系列產品在集團內部存在競爭關系,“(雖然)從名稱來看是同一大類,但具體是不同的產品,所以嚴格意義上不是同業競爭。”
2015年半年報顯示,國藥一致今年上半年醫藥商業板塊實現營入119億元,同比增長11.71%,毛利率為5.36%;同期,醫藥制造板塊實現營收8.44億元,同比下滑5.71%,該項業務毛利率為38.99%。現代制藥方面,上半年公司制劑業務收入10.38億元,同比增長11.87%,毛利率為55.59%。
很明顯,國藥一致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醫藥商業,醫藥工業占比較小。現代制藥雖然營收規模不及國藥一致,但論醫藥工業板塊的毛利率水平,現代制藥明顯勝過國藥一致。
“我個人認為,傾向于會把國藥一致拆了,商業部分歸國藥控股,工業部分歸現代制藥。現代制藥在化藥方面有優勢,其研發、生產都比較強,應該是把化藥這一塊資源全都整合到現代制藥這邊,另外兩家公司的同業競爭也主要是醫藥工業中的化藥業務。”史立臣如此告訴記者。
記者昨日致電國藥一致,向公司提出這樣的問題:未來公司是否會在發揮既有優勢的同時,做大醫藥商業板塊,相對減少對醫藥工業的投入?公司董秘陳常兵表示,目前公司沒有這樣的安排,還是將做好兩方面的主業。但他向記者補充道:“我說的是我們目前。現在停牌了,未來會怎么樣,等著這個重組方案吧,不是有個業務重組嗎?”
國藥集團醫藥工業亟須做大
在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人士看來,此次兩公司停牌,實際上與國藥集團的改革密不可分。2014年7月,國藥集團被納入首批央企改革試點單位,今年初國藥集團又確定了國藥一致等單位進入集團首批改革試點單位名單。
“整體來說,國藥集團醫藥工業和研發都比較弱,集團2400余億元的營收主要是靠商業,工業占比較小,所以它內部的業務結構是有問題的。起碼應該商業和工業各占一半,這種結構的穩定性更強。”史立臣向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國藥集團必須對業務進行整合。其中,醫藥商業整合對集團發展意義并不大,所以未來預期并不強烈,但是醫藥工業始終是它的一個短腿,所以國藥集團兩、三年之內的整合重點還是在醫藥工業上。
具體來看,醫藥工業包括中藥、化藥及醫療器械,另外,生物藥也是一個重要板塊。史立臣告訴記者,國藥集團內部進行改革,肯定要集中優勢資源,聚焦某一個業務板塊,將這塊業務做精。史立臣認為,這一整合趨勢在國外醫藥企業中已經非常普遍,對于國藥集團而言,目前集團在醫藥商業中以國藥控股(注:國藥一致大股東)為主;醫藥工業方面,中國中藥是中藥業務平臺,天壇生物是生物藥平臺,現代制藥有望被打造為化藥平臺。由于這三類細分領域本身有非常大的區別,生產資源也不容易整合到一起,所以未來將按板塊單獨發展。
史立臣認為,目前,醫療器械業務在國藥集團中的占比非常小,市面上幾乎看不到,但目前器械市場發展的政策性和市場性機會遠超藥品,未來這一業務盈利起點高,“國藥集團應該在器械業務上再打造一個板塊,這樣整體業務布局就全了。”
事實上,國藥集團加大醫藥工業方面的打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包括廣藥、華潤和上藥等很多制藥企業都在強化醫藥工業的布局。史立臣亦認為,現在大型企業都在強化醫藥工業,如果國藥集團再不強化,可能未來工業資源會越來越少,后期再想獲得,難度將非常大。
“現有的醫藥工業資產可以注入現代制藥,然后國藥集團還可以繼續并購國內工業項目,以并購為主。”對于國藥集團的發展,姜廣策向記者作出了這一預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