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超級稻風暴眼中的袁隆平:埋頭攻關水稻“核武器” 半年走遍大半個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0 21:44:02

在長沙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袁隆平表示,外界部分質疑之聲有“居心不良”之嫌,這位平日溫和的老人以其少有的堅決告訴記者:“我85歲但我不服老,你們批評我,我毫不會動搖。”

 每經編輯|吳澤鵬    

每經記者 吳澤鵬 

10月9日,穿著簡單方格子襯衫、白色西裝外套的袁隆平現身江西。在江西的一天時間里,袁隆平跑了兩個地方:南昌市成新農場和上饒市鄱陽縣饒豐鎮———分別位于鄱陽湖東西兩岸的水稻示范基地。

同一天,環球時報刊發了袁隆平的署名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他在文中表示,超級稻研究事關國家榮譽和糧食安全,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絕不會退縮。巧合的是,這一天距有媒體曝光“兩優0293”水稻品種減產絕收事件正好6個月,那是袁隆平及超級雜交稻遭受質疑的起點:4月9日,安徽六市種植的雜交稻因天氣原因出現大面積稻瘟病導致減產絕收一事被媒體曝光,從而掀起了超級稻備受質疑的序幕。

10月13日,袁隆平已從江西回到了湖南長沙,《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一文刊發4天也引起了轟動。在長沙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袁隆平表示,外界部分質疑之聲有“居心不良”之嫌,這位平日溫和的老人以其少有的堅決告訴記者:“我85歲但我不服老,你們批評我,我毫不會動搖。”

袁隆平秘書向記者表示,“兩優0293”事件后,袁隆平依然埋頭于第五期超級稻的研究工作,在全國各地指導播種、收割,“他基本上都在忙這個事情,哪有時間去管人家講什么。”

稻瘟病爆發:高產凱歌戛然而止  

4月9日,一篇題為《安徽萬畝袁隆平超級稻減產絕收 被下“逐客令”》的新聞報道在網上傳開:安徽六市種植的“兩優0293”水稻因天氣異常導致稻瘟病,發生大面積減產、絕收,受災面積超過萬畝。“兩優0293”也因此遭遇“逐客令”,安徽省農業委員會下屬的種子管理總站多次上書,要求農業部重新審定“兩優0293”的種植區域,并希望“不再包含我省”。

由于涉事品種“兩優0293”在宣傳推廣中被冠以“超級稻”名稱,超級稻多年來的高產凱歌由此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盲目追求超高產目標”、“高水高肥不環保、“增量不增產”、“米質口感差”等質疑聲不斷。

85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卷入輿論漩渦,當時的他還遠在千里之外的海南三亞雜交水稻基地,正在攻關被其稱為水稻“核武器”的第五期超級稻品種“超優一千”。

“4月9日那天,我們正好在海南做第五期超級稻的大面積驗收。4月從三亞回來,又要在長沙播種,到10月又要收割。”袁隆平秘書在一次通話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兩優0293”事件爆發5天后,袁隆平首度發聲回應此事,他表示不認同“超級稻重產量不重質量”的觀點,并表示“這次在安徽出了點小問題,不能說超級稻都有問題”。

5月初,剛從三亞回來的袁隆平向長沙的電視媒體介紹了第五期超級稻公關品種“超優一千”,雖沒有直接回應“兩優0293”事件,但袁隆平表示,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吃飽,還要吃好,所以我們也做了戰略調整,既要高產又要優質。”

記者整理關于袁隆平的公開報道發現,這是在《環球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前,袁隆平最后一次公開表達關于超級稻質量與產量的看法。

袁隆平的疑惑:超級稻有什么錯?  

過去沉默的半年里,沒人知道袁隆平想了什么。面對針對超級稻的質疑之聲,或許袁隆平自己也充滿困惑。

“他(袁隆平)說,超級稻有什么錯啊?到底是多花了錢去做研究?還是沒做出什么成果來?還是老百姓沒有受益?無非就是超級稻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品種不抗病,這是研究中出的問題,不能說整個項目不對,否定整個項目。”一位接近袁隆平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任何事情,有贊成的(聲音),也會有反對的,要說沒有一點反對的聲音,這也是不正常的。有些人從他們的專業角度、技術角度提出看法,這也很正常。”前述人士表示,超級稻的科研工作不能因為出現質疑的聲音就停止。第五期超級稻在全國一共設有39個百畝示范片。“這個事情(‘兩優0293’事件)農業部作出了相關結論,實際上與袁老師關系也不大。”

據袁隆平秘書介紹,“兩優0293”事件后,袁隆平仍忙于在遍布全國各地的示范田內播種、考察、驗收第五期超級稻,“最忙的是8月、9月和10月。”

事實上,從7月中下旬開始,離開海南三亞的袁隆平就忙了起來。

7月17日~7月19日,袁隆平在廣東梅州三地考察,察看“種三產四”豐產工程攸縣示范基地,測產驗收“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模式”試點以及調研企業。

8月~9月期間,袁隆平先后前往湖南邵陽、重慶、河南信陽、山東日照、湖南湘西和湖南湘潭等地考察驗收超級雜交稻百畝高產攻關示范片。

9月下旬,袁隆平率領科研團隊赴柬埔寨推廣雜交水稻,他用流利的英語向當地官員和農業專家介紹了雜交水稻的最新高產技術和推廣現狀。他還表示,有信心在3年時間內把柬埔寨的水稻產量由目前的每公頃3噸提高到10噸。從柬埔寨回國后,9月30日國慶前夕,袁隆平還參加了在湖南衡陽雜交稻新品種發布會。

“他反正一年到頭都是這樣,現在10月份一過,11月要去三亞播種,到明年4月又要去收割。”袁隆平秘書透露。

半年時間里,袁隆平多次強調,超級稻科研工作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10月9日,在江西南昌成新農場察看超級雜交稻的長勢后,袁隆平也表示,江西是從未間斷輸出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如果在推廣超級雜交稻上加把勁,就能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記者整理公開報道發現,半年來,袁隆平無關雜交稻工作的個人活動屈指可數。生日當天,袁隆平也是在帶領拜訪者參觀其水稻試驗田中度過。

但從其為數不多的個人活動,也能發現這位85歲老人的另一面。

6月底,袁隆平回湖北母校觀看了世界中學生田徑比賽。中學時代的袁隆平是游泳健將,曾獲得市游泳比賽金牌及省比賽的銀牌;7月下旬深圳調研期間,他陪同家人游玩了一次野生動物園,看了一場AC米蘭與國際米蘭的足球賽。

半年后發聲:人不服老越干越有勁  

國慶假期后,袁隆平的署名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發表在環球時報上,再次引起關于超級稻的討論。

袁隆平在文章中表示,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我理解社會對于我們農業科研的高期待,但農業科研和生產從來不能一蹴而就。超級稻的生長和改進周期很長,起碼需要三年五年時間,即便你晚上加個大夜班也無法那么快就解決問題。”

袁隆平在文章中介紹,目前全世界水稻種植面積在22億畝左右,平均單產為300公斤,即便在日本等一些農業科技較為發達的國家,平均單產也只有450公斤,“僅從這點就能看出,發展超級稻給中國的農業生產帶來多大優勢。”

10月13日,袁隆平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會議室內,袁隆平坐在懸掛著“2014年超級稻試驗田畝產突破1000公斤”牌匾下的座椅上,他告訴記者,大面積推廣超級稻帶來的增產,“是非常了不起的數字”。

“我們的第一期超級稻,在生產上推廣后,平均畝產量是550公斤;第二期超級稻,在試驗田里畝產800公斤,大面積推廣后,平均畝產達到600公斤左右;第三期超級稻試驗田畝產量是900公斤,推廣后平均畝產達到650公斤。50公斤一個臺階(增長)。第四期超級稻,現在還沒有推廣,試驗田畝產是1000公斤,大面積推廣后,又可以上一個新的臺階,我估計平均畝產可以達到700公斤。”袁隆平說。

“第五期超級稻現在還沒有立項,我建議農業部立項,它的指標不是畝產了,要和國際接軌,是每公頃16噸,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畝產要達到1067公斤。這個數字今年在云南達到了,每公頃16.01噸。”袁隆平告訴記者。

袁隆平也曾多次對媒體表示,追求水稻高產、高產、更高產,是超級稻實驗永恒的主題,這是科研人追求的永恒目標。

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稻試驗田內,袁隆平指著豐收的水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還有希望,還要發揮老驥伏櫪的精神,“現在我要在90歲前,拿下17噸(每公頃),越干越有勁咧。”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們還是要做我們的研究。”采訪第二天,袁隆平秘書在與記者的電話溝通中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袁隆平 超級稻 水稻核武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