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19 23:29:32
在參觀活動周展區時,李克強走到了九寨溝民俗風情街的展臺前。在了解了情況后,他對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經營風情街的藏族小伙子說,“雙創”不分地域、民族,不分年齡、階層。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英雄,創業創新者就是今天這個時代的英雄。
每經編輯|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10月19日,我國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北京、上海、成都、合肥等8個城市同步啟動,主會場設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
在展示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創新者們展示著各自的成果。啟動儀式即將結束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突然起身走上講臺說,今天本來沒準備講話,被現場熱烈氛圍感染,上來說幾句為創業創新者“站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本次活動周將持續到本月23日,除了展示外,活動周組委會還會在北京主會場舉行多場論壇、比賽等活動。各分會場城市在“活動周”期間,也將開展創業培訓、項目對接、投資洽談、創投大賽等相關活動,總數近200項。
科學家與企業家共同創業
提起3D打印,也許大多數人并不陌生,可是用3D打印機打印人體器官你相信嗎?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英諾)的首席科學家康裕建會告訴你,這并不是怪談。
出生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康裕建是美國毒理科學院院士,國際公認的心臟毒理學的主要創立者,心血管系統微量元素代謝與疾病的關系研究的倡導者與領軍人物,糖尿病所致心臟病防治研究的資深專家。
李克強在活動周上表示,只要是人才,只要有志于創新,無論什么膚色、什么國籍的人,通向中國的大門永遠是一條綠色通道,要匯聚世界智慧為我所用。
而康裕建正是我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的首批特聘專家。這樣的履歷和3D打印機有什么關系呢?康裕建教授目前供職的藍光英諾就是一家專門從事“3D生物打印技術”的創業企業。
在活動周的展示現場,藍光英諾展示了其研發的Revo-B系列3D生物打印機。除此以外,這家剛剛成立一年多的公司已經研制出了全球首臺3D生物血管打印機,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他們成功地完成了國內首個3D生物打印豬心臟全心移植手術。
除了康裕建,藍光英諾“招攬”的科學家還有同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的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周惠興團隊,以及“離屏渲染”中國第一人羅濤團隊。
今年5月,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調研時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興起為廣大科技人員施展才華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對接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在創新發展和全球競爭中爭做領跑者。
藍光英諾董事長任東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就是用“科學家與企業家結合、核心技術與資本結合”的機制,用管理和資本助推核心技術的快速創新和迅速產業化,實現科學家和企業家價值的最大化,探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模式。
成都市郫縣打造創客小鎮
創業創新并不是企業家和科學家們的專利。在活動周的展區里,手工藝品、食品、旅游紀念品等創業創新企業數不勝數。
在參觀活動周展區時,李克強走到了九寨溝民俗風情街的展臺前。在了解了情況后,他對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經營風情街的藏族小伙子說,“雙創”不分地域、民族,不分年齡、階層。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英雄,創業創新者就是今天這個時代的英雄。
實際上,這樣的英雄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菁蓉鎮就有很多。提起郫縣,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豆瓣醬;提起四川,不少人知道這是人口大省。既然是人口大省,勞動密集型產業肯定少不了。菁蓉鎮曾經就是富士康生產基地的配套生活區,這里曾入住了數萬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
然而,近年來隨著產業布局的調整,菁蓉鎮背負了百萬平方米閑置房源的沉重包袱,成了“空心小鎮”。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興起,2015年1月,郫縣按照成都市“創業天府”行動計劃要求,實施“創業天府·郫縣行動計劃”,在德源新城打造24萬平方米的布谷鳥創業公社。
“創業天府郫縣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布谷鳥創業公社就是利用三個原來富士康的員工宿舍區,通過免收租金等優惠吸引創業者入駐。
在此基礎上,郫縣決心在更大范圍內將德源新城規劃建設成為“創客小鎮”,新的菁蓉鎮就此誕生。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菁蓉鎮已出臺了六大創業扶持政策,設立了5000萬元創業基金,建成了功能完備的創業服務中心,開通了4條創業巴士專線,完善了綜合生活配套設施,優化了法律援助、融資擔保、財務咨詢、技術轉化等專業服務。
目前,菁蓉鎮已引進了創業創新項目419個、各類新型孵化器15家、實驗室7個,聚集創業創新人才6000余名,核心區120萬平方米的配套設施可容納數萬名“蓉漂”在這里創業生活。
在展會現場,來自菁蓉鎮的創業者們正在為前來參觀的人們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
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菁蓉鎮力爭到2017年底,建成創業創新載體120萬平方米,引進創業企業2000家以上,吸引500家以上基金及投資機構參與菁蓉鎮建設,聚集創業創新人才4萬余人,孵化培育規模以上科技企業100家以上(其中上市企業10家左右),成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創客小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