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00:25:52
杭州西南,錢塘北望,五云山坳,竹徑通幽,云霧繚繞。“五云山上五云祥,云棲塢里云棲晾,云棲竹徑生天雨,天雨淅瀝落云棲。”詩句描繪的正是西湖新十景之一的云棲竹徑。
9月17日,杭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宣布2015杭州·云棲大會ComputingConference將于10月14日、15日在杭州云棲小鎮舉行。3000余家科技創新企業和約2萬名開發者將成為大會主角。
據了解,今年大會主題為“互聯網 創新 創業”,由杭州市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主辦,大會設置兩個主論壇、約30場分論壇和3場開發者大賽。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深度學習等前沿的科技創新力量將在大會上亮相。
受年輕創業者熱捧
“正是通過開發者們的創新,云計算正在幫助更多的人,他們是改變世界的實踐家。”阿里巴巴集團CTO王堅在發布會上表示,云棲大會的主角永遠都將是科技創新者,“云計算讓世界變得更平,釋放出人類的創造力,云棲大會就是創造力的集中展示平臺。”
大會主辦方透露,距離大會還有一個月,已經有逾萬人報名,其中80%報名者年齡在35歲以下。王堅表示,大會的價值在于參會的年輕人,“來云棲大會不單是看展示,還是看人,看這些年輕人。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就是創新聚集的地方,這些年輕人是希望所在。”
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則表示,今年云棲大會將廣邀全球主要云服務商,以云計算大數據為核心,“互聯網+”為動力,推動杭州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標桿城市,把杭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圣地。
從2010年開始,阿里云每年召集科技創新者在杭州召開大會。2013年,大會定址杭州云棲小鎮,規模逐年擴大。去年有8000余開發者參與大會,12308汽車票銷售平臺、Face++、MYOTee臉萌等創新項目成為關注焦點。
今年,云棲大會上也將有三家創新創業企業代表,在主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分享在云計算平臺上的創新經歷。大會上,參會企業將發布一系列新技術和產品。
此外,主辦方表示,今年大會新建了一個約2萬平方米的場館,作為云棲大會的永久會址,同時也為開發者們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間。館內設有“DTLab”區域,將成為今年科技創新的集中展示地。生命科學、基因測序、未來生活、智能物聯等領域的創新項目將在大會上集中展示。
大會不是憑空而生
對于外界而言,能讓2萬多創業者到云棲小鎮參加這一陌生的大會,實在是非常令人驚訝的事。
事實上,云棲大會既“新”也“不新”。“新”,僅僅是一個新的名稱,源自舉辦地杭州云棲小鎮,該小鎮既非地名學上的地理概念,又非行政區域上的鎮域概念,而是云計算產業生態棲息的園區。既名為云計算產業生態,著眼點在“云計算”,也在“生態”;“不新”,則是因為會議傳承至五年前就開始的一系列大會——中國地方與行業網站峰會,此后這一會議被延續下來,在不同的階段以中國互聯網無線化高峰論壇、阿里云開發者大會等名字出現,并開始在云棲小鎮固定下來。
在2015年,這一系列會議終于有了一個更加妥帖的名字——云棲大會。因此,今年既是云棲大會的第一年,也是云棲大會的第六年。
五年來,中國互聯網從草根站長時代發展到云計算開發者的風起云涌,大會規模也從2010年的3000人逐年擴大,而今年大會為規模最大的一年,預計將有約2萬開發者參與大會。
盡管五年中會議有不同的名稱,但其內容也一直在“進化”:從產品發布到行業解決方案展示,從關注技術到技術與服務并重,從單一的客戶到生態圈的建立等不一而足。可以說會議內涵在不斷豐富,層次逐漸清晰,也反映出中國對云計算的認識在漸漸深入。
大會始終在“進化”,雖然名字、舉辦地點歷經數次變更,參會嘉賓成千上萬,但這些會議貫穿始終的核心理念卻只有一個,就是邀請致力于用互聯網、云計算創業創新的中小企業、合作伙伴以及站長,開發者來講述他們的故事,表達他們對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思考。
無論是2010年的草根站長,還是此后云起云涌的云計算開發者,以及到現在的互聯網+創業者們,他們是與時俱進的創新創業者在不同時間段里的時代代表,是不懈的努力者,也是信息經濟活力的源泉。
在主辦方看來,云棲大會并不需要仰望的巔峰,也不是成功者的俱樂部,它僅是平凡的你我他暢所欲言、揮灑激情的舞臺。據悉,互聯網、創新、創業是云棲大會這六年來始終堅持的精神內涵。和這些努力的創業者在一起,為他們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借助新技術實現成就,是云棲大會的愿景。
“創新牧場”幫扶創新小企業
在筆者看來,“云棲小鎮”的創業創新環境,早已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具有領先技術實力,并致力于為創業者提供多元化創業服務的企業單位、科研機構,因此快速吸引了大批創業團隊和創新項目的加入。
任何創業創新都需要有基礎設施的支撐,但很多有創新想法的創業者面臨著同樣的困境:難以打通從創意、生產、數據處理、成品實現,并最終到達終端消費者的鏈路。
為解決這些問題,2015年云棲小鎮“創新牧場”也應運而生,其目標是扶持和幫助創新的小企業,為他們提供具有世界一流技術、設計、研發、創業等全鏈路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服務。
為什么叫創新牧場?“核心不在創新而在牧場。”王堅解釋,“不叫孵化器、工場的原因是很多時候創辦這件事情的人是瓶頸,他們要審項目,看項目,這個人會成為天花板,有束縛性。所以我們覺得工場是生產的,牧場是放養的,我們不應該讓人成為創業者的瓶頸。”
既然叫牧場,就不可缺少陽光、水分、青草的滋養,云棲小鎮的資源與服務,就像牧場的養分一樣幫助創業者自由生長。在充沛的資源環境下,創新者的能力決定自身的發展前景。
除了阿里云外,具有領先設計和智造能力的富士康、全球領先的創新設計公司洛可可、中國領先的創意設計,網站建設等服務類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豬八戒網、浙江省知名創投銀杏谷基金、《商業價值》等媒體精英等都陸續扎根云棲小鎮,為創業者提供服務。
成為價值的創造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云棲小鎮的一個咖啡館里,每周還會舉辦創業者見面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致力于在智能硬件領域創業團隊依次展示自己的產品與實力,并和阿里、富士康、銀杏谷、豬八戒等公司的代表一起探討合作可能性,場場爆滿。這些創業者都沖著四個字而來:淘富成真。
所謂“淘富成真”,是從淘寶和富士康的名字里各取一個字而得名,意即實現創業創新者們收獲財富的夢想。
據悉,“淘富成真”由富士康、阿里云發起,開放富士康先進的設計、研發、專利、供應鏈、智造等能力,阿里云的云計算平臺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阿里電商的平臺能力,同時引入銀杏谷資本,云鋒基金,豬八戒網,洛可可等企業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目的是幫助中小智能硬件的創業者迅速對標國際一流品質,做出優秀的智能產品。
鴻海集團(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先生為“淘富成真”題詞:“不做價格的破壞者,成為價值的創造者;打造高貴不貴的產品,成就中國好智造。”
聚族而居、精耕細作的農耕社會孕育出人類史上的第一種文明形態,“聚”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以“中關村”、“華強北”為代表的產業模式也彰顯出聚集效應。“聚”是產業發酵的起源,云棲小鎮正吸引創業創新發展的要素不斷匯聚于此并相互發生化學反應。 文/蔣芳
歷屆大會盤點>>>
◆2010年 中國地方與行業網站峰會
大會邀請全國3000多站長,共同交流包括傳統論壇、新興社會化網絡等各類社區網站的運營發展思路,探討如何在社區中融合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微博等創新應用,把握產業發展機遇。
主題:融合 創新 發展
時間:2010年12月4日-5日
地點:杭州海外海國際會展中心議題:“社區電子商務”、“無線應用與技術創新”、“互聯網廣告與營銷”等
◆2011年 中國互聯網無線化高峰論壇暨第一屆阿里云開發者大會
大會首次提出“開發者大會”的概念,對外發布云計算產品和服務,并且將通過這些技術和服務等基礎力量幫助開發者、中小企業實現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變。
時間:2011年10月24日
地點:杭州海外海國際會議中心
議題:“云計算奠定的互聯網無線化之路”、“云時代的移動互聯網與數據”、“云計算如何更好地為移動互聯網開發服務”、“云創業為創業者帶來的機會”、“互聯網創業者的商業模式探討”等
◆2012年 阿里云開發者大會
“阿里云開發者大會”首次以獨立會議品牌亮相,會議展示了阿里云為開發者提供的諸多云計算產品,包括彈性計算、存儲、大數據處理等,為業界詳解云計算究竟能帶來哪些創新成果。
時間:2012年11月8日
地點:杭州海外海國際會議中心
議題:“飛天和云OS及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開發”、“彈性計算”、“大規模存儲”、“大數據與大規模計算”等
◆2013年 阿里云開發者大會
大會舉辦地從杭州市區改到西湖之南的云棲小鎮。大會以“云的蝴蝶效應”為主題,聚焦游戲、移動App、金融、開發者服務等領域,云集互聯網業界領袖,知名企業高管、云計算專家、資深開發者等各路精英,展現目前云上各行業的落地創新。
主題:云的蝴蝶效應
時間:2013年10月24日-25日
地點:杭州云棲小鎮·阿里云創業創新基地
議題:“云的蝴蝶效應”、“云計算與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阿里云游戲生態圈”、“開源與云計算對開發者的影響”、“企業去IOE及其案例分析”等
◆2014年 五云大會·阿里云開發者大會
大會以“云棲小鎮·云計算生態”為主題,聚焦云計算、大數據、架構與應用、云安全、政務民生、云上創新、開發者服務、創投等多個領域。透過參會的海內外8000余名開發者,展示了一個層次豐富的云計算生態圈。
主題:云棲小鎮·云計算生態
時間:2014年10月16日-17日
地點:杭州云棲小鎮·阿里云創業創新基地
議題:“服務不是口號,是承諾”、“云安全,用戶之痛”、“硅谷創業感受與移動互聯網的歷史性機遇”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