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0 00:42:3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林靜 丁舟洋
◎每經記者 吳林靜 丁舟洋
近來ST景谷(600265,收盤價18.50元)股權變更頗為頻繁,繼7月份宏巨投資成功上位第一大股東;9月7日,國資第二大股東景谷森達宣布擬轉讓所持有的公司24.67%股權后。昨日(9月9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截至9月8日,瀾峰資本及其一致行動人楊華目前共持有公司649.0054萬股,占總股本的5%。
那么,這個突然冒出來的舉牌方到底有什么樣的背景呢?其是否會接盤國資股權,甚至成為ST景谷控股股東?對此,ST景谷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7日才得知舉牌方的存在,不知道更多的信息。此外,幾位內部人士稱,舉牌方或不具備景谷森達規定的股權轉讓條件,但不排除瀾峰資本和一致行動人以其他方式繼續大量增持ST景谷股權的可能。
合計持股649萬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瀾峰資本及自然人楊華均是從7月開始買入ST景谷股票,先后共計增持7次、減持1次。“我想是刻意增持到5%,掐得挺準的。”ST景谷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此前并不知舉牌方的存在。9月7日,公司才接到瀾峰資本打來的電話,通知稱其與一致行動人增持的股份“已經達到了4.99%,近兩天有可能達到5%。”接到電話的第二天,在集合競價階段,瀾峰資本再次增持2000股,兩方合計持股達到649萬股,觸發了5%的舉牌紅線。
據ST景谷披露,瀾峰資本是一家2014年4月注冊的資本運營與管理公司,目前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董廣。目前,瀾峰資本尚未持有任何上市公司5%以上股權。瀾峰資本官網則顯示,該公司“現在管理的資產規模逾20億元,累計完成的投資金額超過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瀾峰資本主要關注新興產業,甚至還涉獵北斗、車聯網等,而ST景谷目前的主營為林業。
對于自然人楊華,ST景谷僅披露了其通訊地址。不過,鑒于楊華通訊地址與瀾峰資本完全一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瀾峰資本,其工作人員稱:“楊總這段時間出差了,董總(董廣)也出差了,和楊總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瀾峰資本官網以及高管信息中未能找到楊華的信息。
股權之爭再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數日前(9月7日),ST景谷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景谷森達擬轉讓所持有的公司24.67%股權。那么,在這個節骨眼上舉牌的瀾峰資本是否有意接盤這部分股權呢?
對此,景谷森達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并未聽說過瀾峰資本和楊華的情況,不知道其是否有意向受讓股份。“若條件不符合,就沒有受讓資格。”
記者注意到,景谷森達設置了嚴格的股權受讓條件,共計15條,包括“最近1年總資產不低于10億元;用現金方式支付全部股權轉讓價款;曾在景谷轄區內建設投資不少于2億元”等。“瀾峰資本不具備景谷森達規定的股權轉讓條件。”上述ST景谷內部人士認為,受讓方需要注冊3年,瀾峰資本是2014年4月才注冊的。“而且景谷森達不接受兩方聯合成為競買方,這是必須的條件。”但該內部人士亦表示,不排除瀾峰資本以其他方式繼續大量增持ST景谷股權的可能。
事實上,ST景谷的股權之爭斗由來已久。2008年至今,景谷森達曾與中泰擔保分別通過增持公司股份的方式,輪番成為ST景谷第一大股東。2015年6月,中泰擔保因債務糾紛,將所持有的ST景谷股份劃轉給了廣東宏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巨投資)。
多位ST景谷內部人士曾告訴記者,宏巨投資是下定決心要做好ST景谷的,ST景谷的股權之爭已落幕,內部治理正走向正軌,公司將努力發展多元化經營,爭取早日扭虧。
瀾峰資本的連續增持,似乎又讓ST景谷原已塵埃落定的股權關系平生變數。資料顯示,宏巨投資目前持股27.51%。記者昨日撥打瀾峰資本公開電話,想詢問其對ST景谷股權的下一步打算,公司前臺表示相關工作人員將盡快回復記者。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