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09-09 14:31:40
根據美世咨詢公司發布的2014年全球養老金指數,養老保障體系最好的十個國家分別是丹麥、澳大利亞、荷蘭、芬蘭、瑞士、瑞典、加拿大、智利、英國和新加坡。

5、瑞士
瑞士養老保險制度是以政府保險為主、商業保險為輔的全民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建立在國家、企業和個人三大支柱之上,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組成。
由國家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險,帶有強制性,對象包括所有在瑞士工作的人(含外籍勞工)以及所有在瑞士居住的人。根據法律規定,無職業者年滿20歲后開始支付基本養老保險金;從業人員則從17歲后開始支付,由雇主和雇員各支付50%。
企業職工保險由各個不同的保險基金組織管理執行,各公司和雇主必須參加其中的一個企業保險基金組織。企業職業養老保險是對基本養老保險的有力補充。兩者提供的養老金總額可達到投保人退休前薪水的60%左右。
另外,所有在瑞士居住的人都可以自愿加入私人養老保險計劃,政府以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個人投保。
目前,在人口老齡化的沖擊下,瑞士的養老負擔也越來越重,正在推進一些改革措施。

6、瑞典
瑞典早在上世紀50年代便建立起了社會養老制度,并進行了數次改革。2001年,瑞典改革后的養老保險制度正式實施。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由基本養老金和與收入掛鉤補充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本養老金經費主要由國家財政預算負擔,主要面向無收入和低收入的弱勢群體。凡滿65周歲、在瑞典居住滿40年者,均可領取每年7萬克朗的稅前養老金;居住不滿40年者,按每年1/40的比例遞減。
補充養老金由雇主和雇員各承擔一半。領取多少養老金直接取決于從工資中扣繳養老保險費累積數額及其投資收益。

7、加拿大
加拿大的養老保障制度主要由老年保障金計劃,加拿大養老保險計劃,雇主養老保險計劃及個人退休儲蓄計劃三個層次構成。
“老年保障金”計劃為每一位65歲以上、滿足居住年限要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民享有、統一待遇”的老年保障金,所需資金全部由政府財政負擔。
加拿大養老保險計劃是一項強制性養老保險計劃,參保對象為年滿18周歲的勞動者(無論年收入多少都要參保),資金來源于雇主和雇員的繳費以及保險基金的投資收益。
雇主養老保險計劃相當于我國的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而個人退休儲蓄計劃類似于我國的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對于這兩種保險計劃,政府都在繳費環節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

8、智利
智利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之一。智利目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是1980年開始施行的,曾被聯合國推薦為世界各國學習和借鑒的范例。
“智利模式”的保險制度有三個主要特征:首先,保費資本化,雇員承擔全部養老保險費,并自愿在一個養老金管理公司開立個人賬戶,把每月應稅所得收入的10%作為養老基金存入該賬戶,養老金管理公司再將投資所得利潤存入個人賬戶。第二,公司管理,養老金由私人機構組成的養老金管理公司運營,公司則向每個參保者收取傭金,參保者則根據傭金數額及投資回報自由選擇公司。第三,政府監管,政府對養老金管理公司進行嚴格監管,并對養老金安全承擔最終風險和責任。

9、英國
英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之一。目前,英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由國民保險計劃、國民醫療保健服務、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制度組成。其中,國民保險計劃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保險制度,其主體是養老保險制度。
英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國家養老金計劃、職業養老金計劃和個人養老金計劃三大支柱構成。
國家養老金計劃包括國家基本養老金計劃、第二養老金計劃和養老金補貼制度,其共同特點是由政府提供,并由政府承擔兜底責任。其中,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于國民保險稅,除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可以免繳外,雇主和年收入5000鎊以上的雇員均要繳納。
職業養老金計劃和個人養老金計劃均屬于私人養老金計劃,采取市場運作的模式。其中,約1/4的職業養老金計劃由雇主繳費,也有雇主和雇員共同繳費的,費率由雇主決定。
在英國,國家養老金僅能保證員工退休后的最低生活需要,更高的退休待遇主要是依靠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來滿足。

10、新加坡
新加坡的養老制度主要依靠其中央公積金制度來實現,這是其社會保障模式最富有特色之處。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開始實施中央公積金制度,成立了中央公積金局,負責整個公積金的管理運行。中央公積金制度最初只是一個簡單的養老儲蓄制度,現逐步發展演變成為一個包括養老、住房、醫療的綜合性制度。公積金由雇主和雇員共同繳納。
公積金局每月收繳的公積金經過計算記入每個會員的個人賬戶中。在任何年齡段,新加坡人都可以使用個人賬戶中的養老金支付購房和醫療費用。達到退休年齡后,新加坡人必須把一筆養老金留在賬戶內,以作為晚年生活收入來源,其余的養老金則可以自由支配。
新加坡養老保障的公積金實質上是一種完全的積累制模式,工薪階層的養老金問題基本上由個人和社會力量解決,從而減少了對政府財政的依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