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6省市體育產業目標已達6.6萬億 專家建議放手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7 20:32:42

今年以來,各省市紛紛宣布落地計劃。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市公布了體育產業實施規劃,并明確了到2025年的目標值。而這26個省市累計的目標值達6.6萬億元,已超過國務院提出的5萬億目標。

每經記者 周恒

又一省份高調公布了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昨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4〕46號文件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正式頒布,明確提出到2025年,山東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6000億。

去年10月份,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國的體育產業要達到5萬億的目標。

今年以來,各省市紛紛宣布落地計劃。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市公布了體育產業實施規劃,并明確了到2025年的目標值。而這26個省市累計的目標值達6.6萬億元,已超過國務院提出的5萬億目標。

多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地方頒布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政策,對體育產業發展來說具有積極意義,從長遠發展來看,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民營企業應該是主體,政府應更多放權,讓看不見的手起主導作用。

26省市目標合計達6.6萬億

去年以來,體育產業暖風頻吹。其中最大的利好,莫過于國務院提出的“5萬億目標”。

2014年10月,國務院正式公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進行扶持,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

中央政府提出規劃意見后,地方規劃也紛紛出臺。截至目前,已經有北京、云南、江蘇、廣東、上海、河北、河南、湖北、安徽、遼寧、陜西、四川等26個省市,公布了體育產業實施計劃,并明確了到2025年的目標值。

據統計,這26個省市目前累計的目標值已達到6.6萬億。

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論是國務院,還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對體育產業發展來說都是好事情,政府拿出一部分資源使其市場化,有利于資本進入,從而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何文義認為,從長遠角度看,中國體育產業的市場規模甚至還要高于5萬億,“體育產業的市場范圍非常大,有些地方政府還準備把體育和旅游的發展結合起來,而且現在大眾的體育消費觀念已經發生改變,很多人已經把體育消費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有機構認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相對還處于較低水平,總量尚小,市場空間巨大。未來11年體育產業將步入年復合增長率29%的黃金大道。同時,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目前體育制造業與體育服務業比例為7:3,未來體育服務業目標占比將超50%以上。

萬億級目標如何實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公布地方體育產業發展目標的省份中,不少省份的目標超過5000億。其中江蘇省目標為7200億,廣東省為8000億,福建省甚至高達10000億。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2年全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只有9500億。一個省萬億級的目標,如何才能實現呢?

對此,福建省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十條措施的通知》,詳細從營造體育產業發展氛圍、創新體育場館運營機制、加快完善體育場館設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積極發展體育健身休閑業等方面,做了細化規定,而且每個方面還具體劃分了責任單位。

記者注意到,“福建十條”中包括不少細致具體的政策紅利,比如對體育服務業年營業收入達3000萬元及以上且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首次超過20%的,省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新認定為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國家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的,福建省級財政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獎勵等。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對其他省份,福建有一大批體育品牌,具有一定基礎。不過,福建目前的體育產業還是在外圍,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而體育產業的核心是競賽表演業和健身服務業,“體育經濟根本是服務經濟,地方政府發展體育產業應該找到真正意義的新的增長點,應該站在未來發展思考現在。”

張慶表示,從目前各地政府頒布的政策上可以看出,有些地方政府是做了深入研究,也有些地方是流于表面,存在空想的嫌疑。

西部某省省體育局工作人員說,為響應國家規劃,他所在的單位在沒有充分做調研的情況下,就倉促制定出了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方案。

一位江蘇某市體育局的管理者曾向媒體表示,政策出臺之后,他們在全市新建了體育產業創新園區,也打算成立相應的產業基金,問題是如何找相關的體育項目,孵化培育和發展產業的工作,他們表示很茫然。

在張慶看來,發展體育產業,政府要做的是加大體育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普及全民健身意識,規范政策,發揮好導向作用,但不能干預實體經濟,體育產業的主題應該是企業,而不是政府,“現在一些地方政府為發展體育產業,也組織了‘地方隊',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苗頭不好,我認為政府應該更多放權,把機會給民間資本,他們才更有效率。”

何文義也表示,市場在體育產業中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企業應該是體育產業的主體。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體育產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