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單店毛利近400萬 重慶富僑5000萬募資投直營店

2015-08-27 00:35: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記者 黃宗彥

分布于各大城市的重慶富僑保健(以下簡稱重慶富僑)對消費者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在這些龐大數量的門店之中,超9成為加盟店。

實際上,重慶富僑的迅速擴張以及主要盈利正是依賴這些加盟商支付的加盟費、培訓費以及其他費用,隸屬“正宮”的直營店則由于成本高而備受“冷落”。

不過,即將在月底登陸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重慶富僑,其在招股書中表示,要將募集資金的73.3%用于新設直營店。

坐擁重慶富僑“帝國”的胡芝容,其上市后轉戰直營店的初衷是什么?向來以重加盟的重慶富僑會否因拓展直營店而放棄穩定的加盟店收入?對于以上問題,重慶富僑總經理張三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是上市緘默期,不方便回應公司戰略”。

多位業內人士及投資者則告訴記者,不管是直營還是加盟的形式,足浴行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在上市后籌資能否達到預期還有待觀察。

直營店年均利潤近400萬

“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的73.3%、1099萬澳元(約合人民幣5385萬元)將在2年內用于新設直營門店。”重慶富僑的招股書如是陳述。

這一決策,無疑宣告了被冷落多年的直營店模式,重獲重慶富僑掌門人胡芝容的青睞,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洗腳業大佬力圖轉戰直營的決心。

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4月30日,重慶富僑共有310家門店,其中加盟店數量多達299家,占總門店數的96.45%,而僅有的11家直營店似乎顯得不足一提。

盡管自1998年重慶富僑成立以來,加盟店已成為公司發展的主要模式和收入組成,但胡芝容始終對其持懷疑的態度。

胡芝容在分家不久后就迅速展開了加盟店式的擴張,對此她曾解釋為公司的正常經營和運作需要資金,加盟店能在短期內為其解決資金問題。且相比之下直營店的成本太高,她難以承擔。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加盟店的好處在于能迅速擴大品牌影響力,且加盟商提前預付的加盟費和其他費用能為公司在短期內提供較好的財政支持。”

不過,隨后胡芝容也意識到了加盟店存在諸多弊病,由于加盟店不需要業績保證,因此品質難管控、連而不鎖、利潤較少等問題逐漸露出水面。對此,胡芝容提出了加盟期為5年的策略,不僅為了維護品牌,也為今后回購埋下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還披露了加盟店和直營店的利潤對比:單個加盟店需要提前支付給重慶富僑5年的培訓費,即101800澳元以及每年22400澳元的加盟費和24400澳元的管理費。5年加盟期內共需支付336000澳元的費用,約合人民幣165萬元;而一家直營店每年毛利潤為397萬元,相當于一家加盟店10年貢獻的收入。

除了能提供不菲的利潤外,重慶富僑認為,“直營店還扮演著旗艦店和為加盟商提供參考的角色。”

加盟店人員流動大

占了大半壁江山的加盟店,目前經營情況如何?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位于成都市中心的一家重慶富僑加盟店。

記者來到目的地,門口“重慶富僑”的字樣招牌十分醒目,但外觀裝潢較為陳舊。由于地處鬧市,周邊往來車流人流較大。

大堂經理向記者簡單介紹了服務項目,足浴分為128元與168元套餐。此價格與該店微信公眾號上公布的價格相比貴了20元錢。此外記者注意到,門口懸掛著的一塊排鐘板顯示,共有16名技師在工作中。據按摩師介紹,“今天(周二)生意還可以,比昨日(周一)要好些。”

這位按摩師向記者透露,她們沒有底薪,收入全是靠提成。“每天大概接待2~3位客人,忙的時候是5~6位,提成根據服務項目的價位高低而有所差別,月均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她還表示,“公司包吃住,但還是覺得工資不高,這行比較辛苦,對手部健康也有影響。”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大堂經理獲悉,近幾年該店生意遠不如從前。“每天接待的客人數量不足百人,生意越來越不好做。而且業內競爭比較激烈,同樣的服務項目很多”。

此外,對于招股書顯示的加盟商支付培訓費獲得技師的說法,大堂經理則表示,“總部分配過來的技師早都走光了,現在的技師基本都是自己招的,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同時,他還透露加盟費為40萬元,額外不需要再支付什么費用。

該店的負責人之一王軍(化名)向記者表示,之所以選擇加盟重慶富僑是因為該品牌在行業的地位較為鞏固。“雖然還有其他‘富僑’,但消費者對胡芝容比較認可。”

“光做直營也不行”

加盟店踉蹌前行,發展直營店似乎是重慶富僑轉型的不二選擇。

重慶富僑表示,2012年以前公司專注于拓展加盟店,而在此后發展加盟店的同時就已開始籌劃發展直營店,只不過回購加盟店會損失此前加盟店每月上交的經營費以及定期匯報的經營數據。

一位投資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加盟店可控性弱,但直營店資金需求大,數量一旦達到規模就成了重資產公司。

不過,在史立臣看來,做直營店從某種程度上能帶來更多的利潤,但并不能改變足療保健行業格局、解決行業問題的有效手段。“光做直營也不行,最關鍵的還是這個行業缺乏核心技術。”

前述投資者還認為,盡管重慶富僑遠赴澳大利亞上市,但對其能否得到預期的募資目標表示懷疑。“足療保健行業沒有核心技術,通過培訓人人都能上手,因此技師可替代性、可復制性強。而該行業的盈利模式核心又在于技師和門店,這就導致行業集中度低,資本關注度少。”

有觀點認為,現有的足浴行業中,沒有只做直營店的品牌,業內都實行“加盟+直營”雙輪并行的模式,且模式也極為類似。收取加盟費后對商標統一,再進行員工培訓,最后交由加盟商任其發展。

史立臣認為,足浴行業應形成自己有形的產品進行拓展,單一的服務項目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比如可以做一些保健器具,與消費者保持黏性,形成新的利潤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