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6 23:58:46
一波三折,苦苦等待武昌魚重組的投資者,等來的又是并購流產的消息。8月26日,武昌魚(600275,SH)宣布,因對于交易估值總價調整未達成一致意見,將終止收購標的貴州黔錦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錦礦業)。
每經記者 胡飛軍
一波三折,苦苦等待武昌魚重組的投資者,等來的又是并購流產的消息。8月26日,武昌魚(600275,SH)宣布,因對于交易估值總價調整未達成一致意見,將終止收購標的貴州黔錦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錦礦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受累大宗商品暴跌,鉬產品價格下跌,黔錦礦業的估值縮水,經歷了21億元到6.49億元的過山車似的下滑,最近的估值縮水是從今年5月22日的12.98億元腰斬到現在的6.49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鉬產品主要應用于鋼鐵行業,由于鋼鐵行業不景氣,鉬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使得武昌魚并購黔錦礦業估值腰斬,武昌魚跨界轉型之路仍然艱難。
3個月估值再遭腰斬
8月26日,等待武昌魚重組進展的投資者,等來的卻是終止并購的消息。
武昌魚董事會稱,鑒于大宗商品近期暴跌,鉬產品價格大幅下降,根據礦產品銷售價格變動對礦權評估結果及股權評估結果影響的分析,黔錦礦業100%股權評估結果為6.49億元,與以2014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的評估報告黔錦100%股權評估結果12.98億元差異金額6.49億元,差異率為5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5月22日,武昌魚披露的資產并購草案還顯示,黔錦礦業的最新估值為12.98億元,這意味著短短3個月時間,黔錦礦業的估值腰斬。
早在2013年,武昌魚就開始謀劃并購黔錦礦業,彼時黔錦礦業估值高達21億元,但重組被證監會否決;去年10月,武昌魚再度發布資產并購預案稱,擬以17.45億元估值收購黔錦礦業,這是黔錦礦業估值第一次縮水。
但這不是最終的結果,從去年10月到今年8月僅僅不到一年時間,黔錦礦業的估值已經經歷了17.45億元、12.98億元和6.49億元,估值縮水之大令人咂舌。
資料顯示,黔錦礦業成立于2007年,注冊資本為1.1億元。其主營業務為其所擁有的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陳家灣、楊大灣鎳鉬金屬礦的采選,兩個礦區的面積為18.43平方公里。
鉬是一種銀白色可塑性金屬,主要用作鋼鐵行業各類合金的添加劑,提高合金鋼的強度和韌性等。
“鉬產品下游幾乎80%集中用于鋼鐵產品中,受下游鋼鐵業需求低迷影響較大。”中建材大宗網分析師張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卓創資訊分析師于明靜也告訴記者,根據卓創數據監測,受鉬精礦供給增加和下游鋼鐵需求減少影響,國內鉬鐵價格從去年7月起一直處在震蕩下行趨勢,鉬鐵現金價格從2014年7月底的9.5萬元/噸跌至目前的5.8萬元/噸,已經下跌了38.95%。
轉型迷茫
由于并購標的黔錦礦業估值調整,而交易對方又與武昌魚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導致武昌魚的此次并購再度流產。
實際上,主要從事淡水魚類及其它水產品養殖的武昌魚由于近年來業績持續陷入低迷,拓展其他業務的需求也較為迫切。
“房地產低迷,鋼鐵行業需求不振,鉬產品行業也不能幸免,想要收購礦業跨界轉型也很難。”中建材大宗網分析師張琳稱。
對于上述估值與轉型問題,記者多次撥打武昌魚董秘許軾電話,但未獲得接通答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