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壽險牌照成四大行標配 中國銀行間接控股中航三星人壽獲批

2015-08-25 01:24:5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俊玲    

◎每經記者 黃俊玲

歷時6年,中國銀行終于圓夢壽險牌照!

8月21日,中國銀行(601988,SH)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中銀保險將獲得增資后中航三星人壽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至此,四大行工農中建全都擁有了控股的壽險公司。其中,工商銀行控股工銀安盛人壽,建設銀行控股建信人壽,農業銀行控股農銀人壽。

歷時六年終獲壽險牌照

比起其他三大行,中國銀行獲得壽險牌照的歷程要曲折得多!

早在2009年9月,保監會即發布公告,原則同意中國銀行通過中銀保險投資參股恒安標準人壽。可2010年12月,市場傳來消息,因與恒安標準人壽原股東的商業談判破裂,致上述收購告吹。此后,又傳出中國銀行擬收購中國郵政旗下中法人壽的消息,但最終也未能成行。直到2013年底,中銀保險與中航三星人壽簽訂股權收購協議,宣布將以增資入股方式收購后者股權。

資料顯示,中航三星人壽成立于2005年5月,由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和韓國三星生命保險株式會社攜手創立。截至2014年底注冊資本為8億元,雙方各出資50%。來自保監會的數據顯示,中航三星人壽2014年底實現規模保費9.76億元。

根據中國銀行發布的公告,中銀保險將以12.75億元獲得增資后中航三星人壽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該公告同時披露:“本次增資收購已取得所有必要的監管批準,中航三星人壽的相關工商登記變更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

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于8月21日也發布了《關于中航三星人壽變更注冊資本、股東、名稱及修改章程的批復》,批準中航三星人壽注冊資本金從8億元增至16.66666667億元。增資后,中航三星人壽股權結構為:中銀保險持股51%,韓國三星生命保險株式會社持股25%,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持股24%。保監會同時核準中航三星人壽名稱變更為“中銀三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此次增資對于中航三星人壽而言可謂正當其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公司2014年年報發現,2014年末中航三星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4.55%,已經十分接近監管紅線。與此同時,已成立10年的中航三星人壽持續虧損,至2014年底仍未扭虧。

銀行系險企發展迅猛

保險公司一旦傍上銀行,其發展可謂“一日千里”。以建信人壽為例,公司成立于1998年,原名太平洋安泰人壽,后建設銀行入股,并在2011年將其更名為建信人壽。2010年,太平洋安泰人壽的保費收入只有10.39億元,而2014年底建信人壽實現的原保險保費已達到158億元,同比增長14倍多。

此外,來自保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系險企的保費再度保持高速增長。建信人壽今年上半年的總保費達到254.15億元,同比增長113%;農銀人壽總保費120.86億元,同比增長82.56%;工銀安盛人壽總保費152.06億元,同比增長92.4%。

伴隨實力的增長,銀行系險企也紛紛開始開疆拓土。6月29日,“建信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悄然現身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公告中。而早在4月18日,“建信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經現身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公告目錄。

8月18日,建信人壽一位高管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透露,籌建財險公司只是有想法,目前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向保監會遞交了材料,目前正在等待保監會的批復。他坦言,籌建財險公司還很遠。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場消息稱,目前銀行系保險公司向保監會遞交設立資產管理公司的還包括:工銀安盛人壽和交銀康聯人壽。對此,工銀安盛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公司已向保監會遞交了設立資產管理公司的材料。而交銀康聯人壽則在其7月28日的董事會上審議通過了《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子公司設立方案的議案》。

銀保渠道競爭日益激烈

長久以來,銀行網點作為保險業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占據了重要地位。以幾大行為例,工商銀行2014年代理保險銷售1027億元,較2013年增長21.5%;農業銀行2014年代理保險新單保費1158.69億元,實現代理保險業務收入38.11億元,業務收入市場份額連續五年位居大型商業銀行首位。然而,伴隨銀行系險企的迅猛發展及銀行大股東的大力扶持,其他險企(傳統險企)則是壓力倍增。

“未來銀保渠道在中國保險市場還會是一個主渠道,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想做大,都絕對不能忽視銀保。”保險業界人士表示,隨著銀行系保險公司的成立,銀行對“親兒子”的扶持力度肯定會更大,加上目前銀保合作模式多為“一對三”,即一家銀行網點通常只代理三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在容量有限的情況下,險企對銀行網點的爭奪會越來越激烈。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伴隨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正受到前所未有重視,尤其是對中小險企而言。“目前一些做得好的保險公司,一年幾十個億的業務量在網上完成,對于新興險企來說,這無疑具有極大吸引力。”

來自中保協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今年上半年,互聯網保險市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816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占行業總保費的比例上升至4.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