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HTC擬賣上海工廠 高成本成攔路虎

2015-08-25 01:24:46

繼小米、華為之后,聯想、魅族等開始在印度生產手機,讓手機“印度制造”儼然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下一步計劃,HTC或難找接盤者。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記者 張斯

曾經是很多人手上第一款智能手機的HTC,如今因為財務壓力不得不關閉工廠。

8月24日,據《證券日報》報道,有消息稱,HTC為節約成本,籌劃出售其上海康橋工廠,已和廠商接洽出售事宜,HTC尚未透露收購方身份。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HTC公關人士,對方電話處于無人接聽狀態。傳聞中的接盤者小米和樂視對此不予置評。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HTC逐漸隕落,但其工藝質量和制造水平依然較高。因此市場猜測樂視、小米、阿里巴巴或成為收購方。但是,隨著制造業人工成本的上升,業內人士認為,繼小米、華為之后,聯想、魅族等開始在印度生產手機,讓手機“印度制造”儼然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下一步計劃,HTC或難找接盤者。

生產成本或阻接盤俠

在眾多被猜疑的對象中,市場有分析認為,小米和樂視是最有可能的解盤者。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致電上述兩家公司。

樂視方面沒有正面回應,但也未否認,表示“暫不回應該消息”;小米方面則表示,“沒有關注到這個消息,目前為止暫時沒有這方面信息回應。”

業內人士認為,HTC工廠對于小米、樂視這樣有制造需求的企業而言,有極大價值。“在旺季,有的代工工廠產能跟不上,手機廠商會承受很大壓力,而一旦具有生產能力,將使這些企業在產業鏈中掌握更大的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華為從印度政府處獲得“準許在印度開展手持設備制造業務”批文的消息引起大家關注。隨后8月10日,小米公司在印度發布了第一部印度制造的小米手機。

對于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進入印度市場已經成為彰顯他們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華為、小米等國內手機廠商加入了印度“淘金潮”,因為印度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廣闊的市場。

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日前的一項調研數據顯示,生產同樣一件產品,在美國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國則需要0.96美元,“中國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國。

而“印度制造”的成本明顯要低很多。根據中國社科院去年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2003年至2010年,中國的勞動力報酬增長了266.7%,中國制造業勞動力工資2004年便超過了印度,2010年已相當于印度的1.8倍。“從目前的情況看,國產手機品牌收購(HTC)上海工廠沒有任何意義。”資深IT評論人士孫永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連三星都跑(去)越南制造,中國人力已沒有任何優勢,或不會有人接盤。”

策略搖擺致HTC失利

如同當年諾基亞被迫關閉其他地區工廠一樣,HTC也遭遇了滑鐵盧。

目前,HTC正處于財務困境之中,其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司營收為330億元新臺幣,同比下滑49.3%;稅后凈虧損80億元新臺幣。更為糟糕的是,資本市場也面臨巨大壓力,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六成左右。

為挽回業績,HTC在8月中旬宣布將通過執行一項重組計劃,把公司運營成本削減35%,并且在全球裁員15%。

業界對HTC詬病最多的是其中高端的定位。孫永杰認為,HTC在產品及市場策略上的搖擺不定是導致其被市場淘汰的重要原因。

HTC方面表示,該公司從未銷售過1000元人民幣以下的手機。“中高端策略并沒有讓HTC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其高端手機已無法和蘋果、三星抗衡。”孫永杰表示,市場的真實情況是,中低端市場份額被小米、華為等國產手機品牌占據,在高端市場失利,低端市場又未打開局面的情況下,HTC在不同的時期反復修改戰略,導致其在這兩個市場上都未獲得成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HTC 上海工廠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