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8-24 20:32:08
超大規模的商業沒有足夠的市場容量,是導致成功大廣場遲遲難完工的原因。
每經編輯|王杰
(左為陳志遠 右為劉德華)
每經記者 王杰
燕郊成功大廣場最初預計竣工時間為2008年,但從2005年開工至今歷經10年,仍未完工。這個和香港明星劉德華頗有淵源的項目,為什么長時間無法完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和當地的商業環境有很大關聯。超大規模的商業沒有足夠的市場容量,是導致成功大廣場遲遲難完工的原因。
造了10年仍未完工
在三河成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功(中國)大廣場有限公司的官網上,關于成功大廣場項目介紹中提到,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元,占地3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3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近111萬平方米,堪稱亞洲最大的商業和主題公園綜合體。
項目共有13個單體建筑構成,整體分3個階段開發,目前正在進行建設的是第一階段,隨后將陸續完成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的主體建設,預計第一階段將在2015年全面投入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在10年前就已啟動。
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河北省政府網站信息顯示,2005年1月18日,在河北省政府、廊坊市政府及三河市政府主要官員的見證下,燕郊開發區管委會與成功集團簽訂土地出讓協議,成功集團以協議出讓方式獲得495畝土地,用以建設成功大廣場商業綜合體項目。
雖然源網址已被刪,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仍從一些博客上查詢到名為《成功集團與政府的關系及在中國的投資》的相關多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提到,2005年3月28日上午,燕郊開發區成功(中國)大廣場項目開工。該項目由馬來西亞成功時代廣場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4.8億美元,一期投資2.6億美元,2008年完成全部建設,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
這個本該在2008年完成全部建設的項目,為何一直在拖延竣工時間。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源于資金的壓力。
《中國房地產報》報道稱,成功集團在燕郊的兩家公司中,成功房地產稍有盈利,而成功大廣場則一直處于投入中。一份材料顯示,作為盈利的成功房地產公司,2013年營業收入為805.55萬元,虧損卻高達4620.67萬元,債務高達3.62億元。2014年情況更加惡化,營業收入只有172.27萬元,虧損擴大至5424.07萬元,債務攀升至6.6億元。成功集團在燕郊所有住宅項目均在成功房地產旗下,業績尚且如此,而一直處于投入階段的成功大廣場項目情況可想而知。
劉德華站臺也救不了
馬來西亞成功集團是由華人陳志遠創辦的綜合跨國企業,旗下共有150多家子公司,其中有13家上市公司,在馬來西亞上市的主體公司2014年全集團收入達200億元。
據報道,陳志遠祖籍中國福建,是香港影星劉德華妻子朱麗倩的舅舅。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劉德華曾為成功大廣場項目站臺,還和部分員工合影留念。
劉德華的站臺,也非項目的發動機,擱淺仍在持續。
關于項目的前期為何進展緩慢以及后續如何,記者在8月24日上午致電成功集團相關人士,但該人士的回復還是讓記者大跌眼鏡。
上述人士反問記者從何處得到她的電話。“你們是什么想法?”她隨即表示,如果采訪的話,請行正式文。
記者隨后將采訪提綱以短信形式發至此人士手機,但一直未得到其回復。當記者再次撥通此人士手機。她反問記者,“你們這是什么目的,我們沒有要求你們采訪啊?這些(問題)我們不對外的。”
那當地政府態度如何?當記者致電三河市市委宣傳部時,工作人員提供給記者一名李姓主任的座機號碼。撥通后,這位李主任表示,“我給你問問吧。”這位人士婉拒了給記者提供手機號碼,當日下午,記者兩次致電該座機號,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開發規模超過市場容量
即便是該項目快速入市,又能達成何種效果?
燕郊當地一位開發商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該項目)很多規劃的配套都沒建起來,前期是資金問題,目前面臨的是商業地產難以運作的問題,越來越難推進。這類大的商業地產項目,運作難度很大,目前總體商業模式的改變,以及商業地產的過剩,導致大體量的商業地產項目很難往下做。燕郊的商業氛圍,難以支撐這么大體量的項目。
上述開發商人士稱,像燕郊這種三四線小城,更趨向于碎片化的小型商業。另外,燕郊和北京東城繁華的商業區,幾乎是同城概念,包括萬達、新光天地、國貿等商業區會產生虹吸效應,更能吸引人流。除了網購之外,購物者去商場會選擇品牌更多、更高端的商業綜合體。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認為,按照京津冀一體化的利好來說,(此項目)區位可能比過去還要好一點,或還有些機會。項目位于北京和河北交界處,但是交通規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高速公路上有引橋可以引到商場的頂樓,最后引橋還能返回北京的高速,或可吸引人流。但是這個能否落實到位,仍然待解。雖然是馬來西亞的開發商,但這個項目的打法并不是特別清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