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4 00:28:12
2014年末國內養老金累計結存35645億元,據測算,扣除預留支付資金,全國可納入投資范圍的資金總計2萬多億元。若按照不高于30%的比例,約有6000多億元資金可進入股市。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昊 張雯
◎每經記者 張昊 張雯
8月23日,國務院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參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為目的;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末國內養老金累計結存35645億元,據測算,扣除預留支付資金,全國可納入投資范圍的資金總計2萬多億元。若按照不高于30%的比例,約有6000多億元資金可進入股市。
規模可達6000億
千呼萬喚始出來,被市場期待已久的養老金入市終于來了。
8月23日下午,重磅利好來襲——國務院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辦法》明確: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參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為目的。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表示,“《辦法》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即在于,開放了投資渠道”。在庹國柱看來,《辦法》最具價值的一點在于放開了養老金入市渠道的想象空間,在堅持安全投資、穩健投資的原則下,可以進入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投資與當前正熱的國企改革股權投資,而非限定在原先的債市、股市等,這是重大進步。
人力社保部公布《2014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金收入27620億元,支出23326億元,年末累計結存35645億元。
以2014年末累計結存的35645億元測算,扣除預留支付資金,全國可納入投資范圍的資金總計2萬多億元。若按照《辦法》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基金資產凈值的30%測算,約有6000多億元資金可進入股市。“養老金是用來養老的,不是用來救市、托市的,它沒有救市的功能,也沒有這個義務”,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認為,之所以出臺上述《辦法》,管理層是希望在安全的前提下,對養老基金進行保值增值,而不存在救市的問題。
委托機構或為社保基金
《辦法》中明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作為養老基金委托投資的委托人,可指定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承辦具體事務。而《辦法》指明的受托機構,是指國家設立、國務院授權的養老基金管理機構。
盡管在本次《辦法》中并沒有明確提及委托機構,但是《辦法》指出,委托機構必須“經國家設立,國務院許可”,這將商業機構排除在外,目前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只有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而且全國社保管理社保基金經驗豐富,業績穩健,符合基本養老金投資管理的要求。因此,業內普遍預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將擔任委托人。
從社保基金股市征戰看,不乏“輝煌”的戰績。資料顯示,從2000年成立至今,全國社保基金已運營14年時間,除2004、2008、2011年三年外,其余年份投資收益率均高于同期通貨膨脹率,且部分年份受到資本市場的走強,還獲得了兩位數的高收益。從2001年到2014年,社保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5611.95億元,年均收益率為8.38%,高于同期的年均通脹率約2.42%,基金保值增值成效顯著。
利好低估值藍籌
相比于社保資金,養老基金事關“養命錢”,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對其保值增值的要求甚至比社保資金更高。從股市具體投資看,穩定性、安全性應是養老金入市首要考慮的范圍,而這類投資范疇,A股市場低估值的藍籌板塊無疑是首選。
從《辦法》提及的兩條投資路徑看,一是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而這些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對應的是A股市場的基建板塊,有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可以從低估值的基建板塊進行相應的標的篩選;《辦法》指出的另一大投資路徑是國有重點企業改制,對應的即是當前A股市場的國企改革概念。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基建上市公司可能從屬于國企改革的范疇,因此綜合角度考慮可以從央企整合的層面進行篩選。
另外,對于養老金入市提及的可以參與國有重點企業改制,北京望道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國企改革概念,前期是央企頂層設計預期推動行情的普漲,后期因不同區域的政策節奏、上市公司運作的節奏不同,此起彼伏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伴隨著本次養老金入市,國企改革有望演繹的是一輪大行情,而并不僅是交易性機會。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明確提及的國企改革、基建等領域投資外,銀行、保險等金融板塊也符合穩定性、安全性的投資屬性。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認為,長線資金的入市,從歷史看基本表明此位置是市場的階段性底部;巨量資金的入市,將利好大金融等藍籌股。
對于養老金何時能夠入市,有分析稱,以企業年金和社保基金入市經驗來看,公布辦法到確定基金管理機構要一年左右,之后從確定基金管理機構簽署委托協議等,到實際開展投資還要3~6個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