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8 01:14:0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昊 彭水萍
◎每經記者 張昊 彭水萍
近期A股市場人氣逐漸回升,各路題材再次全面逞強。其中,在諸多政策利好持續井噴下,體育板塊無疑是典型代表。
在繼前期北京獲冬奧會舉辦權、中國拿下2019年男籃世界杯舉辦權后,昨日,《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對外公布,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依法獨立運行。在上述系列利好影響下,昨日A股市場體育板塊集體大漲,包括雷曼光電(300162)等7只個股漲停。
體育產業蘊藏的萬億金礦也正在被以互聯網大佬為代表的各路資本所垂涎,它們紛紛砸重金加入這場盛大的體育資本“運動”中。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體育產業加速進入井噴發展期,政策紅利不斷推進,體育產業服務化是未來發展趨勢,而在這一過程中產業鏈必將誕生一批大型公司,并催生重大投資機遇。
體育紅利不斷推進
在近期行情中,體育板塊無疑是政策紅利釋放最密集的行業之一。7月31日,北京擊敗阿拉木圖贏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8月7日,中國成功擊敗菲律賓獲得了2019年男籃世界杯舉辦權。
2015年舉辦田徑世錦賽、2019年男籃世界杯、2022年冬奧會,未來幾年中國舉辦世界級體育賽事將呈現井噴,而這些國際重大賽事的密集舉辦,對于我國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國家戰略將產生巨大的疊加效應。
除了上述賽事利好外,圍繞整個體育產業的利好還在持續井噴。8月17日下午,足球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國家體育總局舉行,《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對外公布。方案顯示,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依法獨立運行,在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制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流等方面擁有自主權。調整改革后的中國足協既是團結全國足球組織和個人共同發展足球事業、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組織,又是根據法律授權和政府委托管理全國足球事務、具有公共職能的自律機構,承擔了體育部門在足球領域的管理責任。
有券商機構評價稱,從市場建設周期與產品附加值兩方面看,目前中國足球產業正從低附加值的足球用品制作與銷售向高附加值的賽事運營、商務開發合作進行全面產品附加值提升,具備產業爆發較快的細分子行業分別為體育賽事運營、賽事聯盟開發等體育中介業務,其次為體育場館運營及體育培訓等上游業務;再次為體育俱樂部運營。
資本也愛“運動”
根據前期國務院發布的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確定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5萬億的發展目標,意味著未來十年將成為體育產業黃金十年。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僅占GDP的0.6%,相比北美、歐洲等主要發達地區整體產值占GDP比重大多在1.5%至3%間的水平而言,發展空間巨大。
面對如此廣闊的服務業藍海,以馬云等互聯網大佬為代表的各路資本早已嗅出其中的巨大商機,紛紛向體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砸入重金進行滲透。
最近,據媒體消息稱,阿里擬以逾千萬美元入股新浪體育,屆時新浪體育有機會分拆以謀求獨立上市。阿里對體育產業可謂垂涎已久,在用12億元注資拿下恒大足球50%股權后,今年5月,馬云又通過旗下云鋒基金參與樂視體育的首輪8億元融資,樂視體育不惜重金拿下四百余個賽事轉播權;PPTV體育被蘇寧云商(002024)收購后,最近也有大動作,豪擲2.5億歐元簽下西甲五個賽季的全媒體轉播權;此外,騰訊年初投5億美元巨資拿下NBA的網絡獨播權,在未來每個賽季將在全渠道直播數百場高清NBA比賽。
五方向布局產業“盛宴”
分析人士認為,高規格體育賽事密集舉辦及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令體育行業進入持續數年的景氣通道,這就意味著A股市場的體育板塊不僅僅是主題型投資機會,板塊內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長軌跡。
在上述行業利好的持續井噴下,近期A股市場的體育板塊亦是整體逞強,如何挖掘這其中各個細分環節的相關上市公司?
愛建證券從相關產業角度切入,將A股市場涉足體育板塊的公司劃為五大類:一是體育用品業,包括各類裝備等;二是體育傳播業,包括廣告費與收視費雙向型媒體等;三是體育賽事運營,包括線上線下互動賽事運營等;四是大戶外業,涉及交運、旅游、汽車等復合產業;五是體育場館經營與運營,包括運動場地、體育休閑等。
從具體個股來看,有分析認為,萊茵置業(000558)是A股唯一籃球賽事運營商,從公司逐步剝離地產業,打造一體兩翼的戰略規劃開始,公司在體育領域生態圈的布局逐步完善;華錄百納(300291)自成立體育子公司開始,其在體育產業領域具體布局措施也在不斷落地,引入歐洲籃球冠軍聯賽并進行運作,切入冬奧會等都彰顯了公司在體育領域的布局不斷成熟。
此外,涉足體育產業運營商的貴人鳥(603555),國內戶外體育服飾龍頭的探路者(300005),中超合作伙伴雷曼光電,主營健身器材及康復器材的信隆實業(002105),產品為足球、球鞋的制作原料的雙象股份(002395),體育總局旗下唯一上市公司的中體產業(600158)等都值得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