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1 02:09:34
每經編輯|史青偉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由最高法近日發布,將于9月1日起實施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給出了“兩線三區”解釋,即年息24%以下的部分,法律支持投資人的合法權利,即司法保護區;年息超過36%的部分,即使借款人已經付息,也可以依法要求返還,這一區域為無效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目前的網貸平臺,發現年息24%以上的并不多。據網貸之家統計,最近30日,有8家平臺收益率超過24%(包含)。超過24%的部分,盡管并未直接被認定為無效,但按照此次最高法發布的司法解釋,如這8家平臺借款人屆時拒絕支付超出的這部分利息,投資人將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當前,對于關于P2P合理的收益率水平爭議很多,而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P2P綜合貸款成本合理的區間應該在15%以內,這樣平臺既可以實現盈利,又可以保障投資人安全。
仍有多家平臺利率超24%
據網貸之家最新數據,在數百家P2P平臺中,最近30日(7月11日~8月9日),共8家平臺平均利率高于24%,根據《規定》,超過24%以上的年息,借入人可以不還,借出人如為此起訴,法院也不會受理。
根據《規定》,年息24%~36%之間的爭議,由出借人和借款人自行協商,并尊重既定發生的事實,這一區域為自然債務區。對于這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解釋說,這類債務如果當事人依據合同,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保護這個區間的利息,人民法院是不予法律保護的。但是合同如果約定了這個利率,借款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償還了利息,這個償還是有效的,而且如果借款人償還以后又反悔,想要把超出24%的這部分利息要回去,法院同樣會駁回這一訴訟請求。
由此可見,年化利率一旦超過24%,一定程度上潛藏著糾紛的風險,投資人在投資相關平臺的這些項目時,要格外注意平臺和借款人允諾收益是否有效。
不過,隨著行業發展逐漸規范,當前網貸業的收益率水平一直處于下降態勢,極高的收益率只是極少部分,而投資者對高息平臺也日趨警惕,投資行為也比之前變得理性很多。
匯付天下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6月~2015年6月,匯付天下P2P合作平臺的平均年化利率逐步下降,從2014年6月的15.94%逐步降至2015年6月的13.22%。
匯付數據總裁穆海潔此前告訴記者:“可以看到在用戶偏好中,平臺非常關注1~3個月的項目,收益率也喜好收益率15%以下的項目,現在的投資人比較理性,不會一味追求高收益。”
利率15%~20%成主流
根據網貸之家監測的數據,從今年7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來看,利率區間為15%~20%的平臺是主流,該利率區間的平臺數占比34.96%,而利率區間20%~30%的平臺占15.83%。另外,利率區間12%~15%的平臺占比27.42%。
可以看出,7月利率在12%~20%的平臺占比達到6成以上,這只是給投資人的收益率,如果加上平臺和第三方擔保等費用,綜合成本超過20%是大概率事件。
江蘇金東小貸公司創始合伙人嵇少峰曾表示,當下絕大部分P2P平臺打著普惠的旗幟,干著高利貸的買賣,實際上屬于信貸盤剝,是普害金融。一方面借款人吃力地支付著超過本身經營利潤的高額利息,另一方面是投資人承擔著極大的風險。“由于P2P利率遠高于一般的融資擔保公司,其風險成本更高。有實力的平臺依靠燒錢或借用母公司或其它資源分擔其中的運營成本、風險成本,無實力的平臺只能靠自融、非法集資等手段制造現金流來支撐。”嵇少峰表示。
多位業內人士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P2P綜合貸款成本合理的區間應該在15%以內,給予投資人的收益在10%,平臺既可以實現盈利,又可以保障投資人安全。目前,已有開鑫貸將成本降至14%以內,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復制開鑫貸模式暫時不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