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1 02:08:25
每經編輯|袁東
◎每經記者 袁東
臺和商事(01037,HK)的股權出讓事宜在提出近9個月后,終于在8月9日晚間塵埃落定。通過此次股權轉讓,臺和商事的控股權發生了變化,新東家則包括郭臺銘旗下的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海精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臺和商事的股價在今年3月20日起開始明顯上升,到4月29日公司停牌,累計上漲了213%。不過昨日臺和商事復牌后,股價大跌36.2%,以每股2.82港元報收。
多家公司聯合控股
在上述買賣協議中,要約人與臺和商事4名股東簽訂協議,以2.76億港元的價格收購臺和商事現有已發行股本的約55.17%,相當于每股1.144港元。此外,要約人還將認購臺和商事新發行股份2.25億股,每股的認購價也為每股1.144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每股1.144港元的收購價及新股認購價,較臺和商事停牌時4.42港元的收盤價有很大的折讓。
資料顯示,上述要約人為有限合伙公司,是專為投資臺和商事而組建的 私 募 股 權 基 金(Asia-IOAcquisitionFund,L.P.)(以下簡稱投資基金),投資基金的主要投資人為鴻海精密、SKHoldingsCo.,Ltd(該公司于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廣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華泰投資(HuataiPrincipalInvestment)也參與了臺和商事的新股發行。
通過股權收購及新股的認購,投資基金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持有臺和商事70.4%的股份。而且投資基金將提名7名新董事加入董事會,此前除兩名執行董事留任外,其他董事則會辭任。
臺和商事此前主要從事電子產品制造、個人電腦產品經銷、電子元器件經銷三大業務。公司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財年中營業額為5.31億港元,同比減少14.1%;股東應占凈利潤為虧損3972萬港元,上一年度則是盈利818萬港元。
意在升級智能生產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股權收購的同時,臺和商事還發生了業務重組。
臺和商事把旗下全資子公司DaiwaBVILimited以9500萬港元的價格出售給臺和商事執行董事劉得還先生。該公司主要涉及在中國香港及內地經銷及買賣電子元器件、物業及在加拿大經銷電腦。
對于DaiwaBVILimited的出售,投資基金認為,出售的該部分經銷及貿易業務戰略價值有限。
臺和商事剩下的業務主要為獨立元器件的生產,此外公司還將增加新的業務,如提供SMS(智能生產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鴻海精密旗下的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服務供應商。投資基金相信,臺和商事的業務的潛在價值與富士康的核心業務相輔相成。
此外,根據投資基金的業務戰略計劃,臺和商事將集中向電子產品制造商提供SMS,利用物聯網裝置,將其生產線升級為智能生產線。
記者還對鴻海精密過往的港股投資進行梳理,除了通過投資基金控股臺和商事外,還持有富智康集團(02038,HK)65.79%的股份,持有和諧汽車(03836,HK)8.17%的股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