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7 02:11:01
每經編輯|區家彥
◎每經記者 區家彥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屆亞運會在廣州正式開幕。對于這座千年商都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千載難逢的體育盛宴,更深刻改變了廣州的城市面貌。
廣州市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廣州亞運會的總投資1200多億元,涵蓋場館建設和維護、城市面貌和環境改善等領域。在巨額資金投入到城市基礎建設后,廣州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并帶動城市房地產價值水漲船高。“如果沒有亞運會前后巨大的城市改造投入,廣州的房地產價值很難得到體現。”至今,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也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
投資改造市容
陳琳(化名)是廣州本地人,家在濱江東路的馬路邊,他的二層小房已有30年的歷史,外墻殘舊不堪。
2009年,作為廣州迎接亞運會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的重點市政工程,“穿衣戴帽”工程把他的房子粉刷一新,還加上了紅色琉璃頂,周邊圍了柵欄,房前還修了個小庭院。按照陳琳的說法就是,“自我搬到這兒住以來,房子從來沒有如此漂亮過。”
所謂的“穿衣戴帽”工程,就是指由政府出錢,為位于重要路段和景觀區的舊樓房重新裝修整飾,具體包括為市民商住舊樓的外墻粉刷一新、對頂端未設“帽沿”的樓宇加建帽子等;不少樓宇還順勢完成雨污分流工程,更新污水管道等項目。
“穿衣戴帽工程最初推出的目的,是為了在亞運會期間,讓遠方到來的客人從大馬路上望過去,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事實上,它不僅美化了市民的居住環境,也大大提升了廣州的城市形象。”黃韜說。
為了迎接這場體育盛宴,廣州市政府前后共投入了1200多億元,資金投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場館建設和維護,預算資金63億元人民幣;二是亞運會和亞殘運會運行資金,預算資金73億元人民幣;三是城市面貌和環境改善,預算資金1090億元,包括地鐵建設、城市道路、橋梁和基礎設施,環境綜合整治,工業污水治理等經費,其中環境綜合整治包括空氣環境、水環境、交通環境、人居環境和無障礙設施環境綜合整治。
最終促成房價“補漲”
亞運會的巨額基建投入,提升了廣州的城市面貌,但并沒有迅速地反映在提升房價上。
受到限購、限價、限貸等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2011~2012年中,廣州樓市一度成交低迷;克而瑞監測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成交數據顯示,2011年廣州新建住房成交套數為71314套,較2010年下降13%,11399元/平方米的全年銷售均價與2010年基本相同。
后知后覺的廣州樓市終于展示出它過人的潛力。自2012年下半年起,廣州樓市呈現強勁的復蘇勢頭;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大中城市數據顯示,在當年1~5月,廣州房價罕有地連續5個月領漲全國。2013年,廣州新房銷售均價定格在13249元/平方米,較2011年上漲了16%。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憶道,2013年廣州樓市漲幅之所以在全國位居前列,一方面是由于廣州房價相對于其他一線城市還屬“洼地”;另一方面則是亞運會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福利,推動了房地產價值的提升,導致廣州樓市“補漲”需求強烈。
亞運效應的另一個紅利,是越來越多的外地房企將廣州作為戰略布局的重點。從2012年起,包括深圳星河集團、珠海華發股份、北京金融街以及重慶龍湖地產等外地房企巨鱷頻頻參與廣州土地競拍,甚至多次力壓本地大佬,搶下區域“地王”。“此前,廣州一直是所謂‘華南五虎’的地盤,在大型房企的戰略布局中處于較邊緣的地位;但亞運會的紅利改變了這一切:城市變漂亮了、交通軌道更發達,房價卻還低于“北上深”,自然,廣州逐漸成為全國大型房企的兵家必爭之地。”黃韜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