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7 02:10:17
每經編輯|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公募派私募延續了公募基金嚴謹系統的投研思路,宏觀策略研究和資產配置能力較強,注重從基本面選股,講究組合投資。公募派的優勢在于經過系統的投研培訓,派內私募投資理念較為一致,業績也比較均勻,整體表現較好。在本輪股市大調整期間,公募派私募基金顯示了較好的避暴跌、搶反彈能力。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公募派基金經理在奔私之后,由于失去了公募基金強大的投研平臺,從而業績大不如前,雖不至于差得離譜,但也并無太多亮點。
避暴跌、搶反彈能力強
深圳某私募基金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股災期間私募整體業績出現了較大的回撤,但公募派私募由于倉位較為靈活,對市場判斷較為靈敏,加上更注重風控管理以及對沖等手段的運用,從而大幅跑贏公募基金和大盤指數。
比如,和聚投資李澤剛,其管理的產品中上半年有業績數據的有19只,其中表現最好的信信托-和聚鼎寶1期,收益達126.25%。從容投資呂俊,其管理的外貿信托-從容內需醫療,上半年收益達117.26%;從容全天候基金1期,上半年收益也有108.01%。匯利資產何震,其管理的中信信托-至尊26號上半年收益達70.75%。
另一老牌私募理成資產旗下的中信信托-理成風景8號和興業信托-理成風景7號在股災期間(6月15日至7月8日)表現搶眼,分別獲得了26.29%和19.29%收益,公司旗下其他股票多頭策略產品回撤也相對不大,多在10%-30%之間。上半年,公司基金經理程義全旗下表現最好的興業信托-理成轉子3號,收益達81.77%;理成轉子2號上半年收益也有57.92%。
難有超高業績表現
私募比起公募來說通常更靈活,更大膽,倉位變動頻繁,有時會重倉極少數股票以達到高收益。而公募派基金經理雖然轉投私募,但在投資策略上往往會比較求穩,因此難有超高業績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募到私募,江暉率領的星石投資不管大盤牛熊,都成功實現了正收益且業績比較穩定。在股市暴漲暴跌的情況下,江暉旗下的產品業績依然靚麗,在其管理的上半年有業績數據的31只產品中,華潤信托-星石1期收益達73.84%,星石3期收益73.05%,星石4期收益72.73%,星石5期收益72.05%。
2012年成立千合資本的王亞偉是公募派私募中最大牌的基金經理,此前供職于華夏基金,被稱為公募基金經理“一哥”。但是目前外界并不知其奔私后業績到底如何,因此無法評論。不過,同樣曾供職于華夏基金,現就職于北京鴻道投資的孫建冬,其管理的外貿信托-成長組合(鴻道)上半年收益達68.88%,山東信托-鴻道2期上半年收益達59.18%。
作為淡水泉投資的核心人物,趙軍堅持奉行“反向投資和行業輪換策略”,往往不會用過多的倉位參與市場熱點,相反常常采取“埋伏”策略,提前布局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趙軍管理的平安信托-淡水泉成長一期上半年收益達30.97%,外貿信托-雙贏10期 (淡水泉)上半年收益達35.33%。此外,武當資產田榮華管理的華潤信托-武當穩健增長,上半年收益達37.69%。
(稿件中私募業績數據均來自私募排排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