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九成“洋種子”占領草坪 國產草種坐失千億市場

2015-08-03 02:12:04

 每經編輯|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城鎮化這些年來,你所能看得到的草坪綠化、球場草地,可以說99.5%都被‘洋草種’占領,而相比國內本土草種8-10年的生命,洋草種只有4-6年,且多用80%的需水量。”8月1日,在“現代草種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在牧草方面,八成以上都是洋種子”。

事實上,草業具有生態涵養、景觀綠化、牧草飼料三種用途,在后兩種用途中,國產草種已經全面淪陷在“洋種子”的汪洋大海。

面對洋種子步步進逼,“是時候建立我們國產草種的收集、研發體系了。”草原生態專家、內蒙古自治區前農業廳副廳長紀大才說,“發展我們國產的綠色。”

如今,相關措施已行動起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7.2億元,在實施草原補獎政策的8個牧區省份實施建設現代草業發展草牧業實驗試點項目,其中預算2000萬元用于草業發展貸款貼息試點。

我國草種年需30萬噸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進口苜蓿種子1881噸,2014年進口量達到2462噸,增長31%。

在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看來,起步晚、發展慢、“育繁推”各自為戰是中國草種業當前困境的原因。

“當前我國草種年需求量約30萬噸,加上進口草種,目前我國草種缺口仍在7萬~8萬噸左右。”馬有祥說,“在草種質資源保護建設方面,本地種質資源收集不廣泛,在育種方面缺乏鼓勵調動科學家育種積極性、保護知識產權的實在政策,在良種推廣方面,草種市場發育不成熟,草種品種權保護執法力度不足。”

“事實上我們的科學家推出的品種很多,但真正下大田的不多,這是‘育’跟‘繁’銜接問題,而說到‘繁’,沒有認證制度保障的話,很多公司、社會資本是不愿意投錢進入的,”百綠國際草業總經理陳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像國外,我們國內沒有商業育種家,那么研究出的產品還存在產權界定的問題,同時,如何理順商人與科學家間的互信合作關系?如何才能既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又保護其知識產權收益,還能讓商人應有受益?這些都是草種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國產草種退化形勢嚴峻

一方是對國內草產業已成圍城之勢的“洋種子”,一方是試圖沖出“圍城”再造天地的國產草種業。

“從生態產業來看,現在正處于爆發式增長中,每年中國用于生態修復的投資已超過1500億元,市政園林綠化投資超過2000億元,加上地產園林投資的話,每年生態環境建設的投資已超過4300億元。”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這樣大的市場上,草坪綠化種子卻被‘洋種子’把持著,并且產生更高的耗水量”。

在巨大的市場面前,草種行業開始立起發展“鄉土草種”的旗幟。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鄉土草種’的意思就是在當地施用當地的草種植物,原理是只有本地草種才更適應本地生態環境,比如說耗水量高的‘洋種子’,實際上它在自己國家就不存在需水更多的問題,而到了我們國家尤其是華北地區,需水量上來了”。

北京的APEC會場場地,就是使用了原生于北京的本地“鄉土”草種。

“應該說國產草種也有劣勢,比如說景觀綠化方面,它需要一定的株距以給其生長空間,這樣視覺上看起來是沒有種滿的樣子,不美觀。”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俊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要在第二年、第三年才能顯現視覺效果,另外從牧草角度考慮,進口牧草種檢驗檢疫標準十分嚴格,幾乎不用考慮疫病傳播問題,所以一些大的養殖場都是選用進口牧草種。

作為一名以開拓鄉土草種為業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副總經理,高俊剛幾乎熟知從內蒙古到北京所有本地草種的分類和名稱,同時為本地草種的退化速度而震驚。

“國產草種的退化形勢十分嚴峻。”他說,“我們在地方收集當地草種中發現,比如說當地原本有一百種草,但如今只能收集到二三十種了”。

“是時候建立我們國產草種的收集、研發體系了。”紀大才說,“鄉土草種”既要創新、更要保護,我們應該發展“國產綠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