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西部利得旗下一新基金狂募60億 股市大跌之下誰在買進?

2015-08-03 02:11:42

 每經編輯|宋雙    

◎每經記者 宋雙

受制于股市低迷,剛剛過去的7月,新基金發行再次跌入谷底。超過半數的基金宣布延長、甚至兩次延長募集,首募規模也紛紛較上半年縮水。不過,《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發現,7月首募冠軍西部利得公司旗下的一款混合型基金西部利得多策略,卻在股市大跌、渠道并不占優、發行時間短、缺乏明星基經理掌舵的背景之下,逆勢熱賣60.24億元。

西部利得“參數”較常規

通常情況下,決定基金首募規模大小的不止是A股市場環境,與渠道優勢和基金公司自身實力也有很大關系。但7月份成立的新基金中,首募規模最大的基金,來自于西部利得基金公司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西部利得多策略,該基金僅于7月21日至7月22日銷售2天,就募集到485戶共達60.24億元,戶均規模高達1242千萬左右;排在第二的匯添富國企創新首募規模僅是其一半而已。

西部利得多策略并非出自名門,其首募規模“一舉奪魁”,這在當前表現弱勢的市場中頗受關注。

這只基金為何能夠吸引到規模如此巨大的資金?基金公司何以有信心只賣兩天就“鳴金收兵”?

首先來看銷售渠道。西部利得多策略的托管行為興業銀行,但興業銀行并不銷售該產品。除了公司直銷渠道之外,還有3家代銷機構,分別是上海天天基金銷售公司,和大股東西部證券以及二股東上海利得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基金銷售公司,即上海利得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因此,如果要比拼銷售渠道的話,西部利得多策略并非多數同期發行基金的對手。

從招募說明書看,西部利得多策略是一只中規中矩的混合型基金,從產品設計上并未呈現出鮮明的投資特點,其股票倉位為0至95%,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0%+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50%。投資目標為“通過構建有效的投資組合,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力求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其股票投資策略為,“以價值投資理念為導向,靈活運用多種股票投資策略,深度挖掘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行業和公司,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從基金經理履歷來看,擬任基金經理張維文似乎更擅長固定收益類投資,其曾擔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信用分析師、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員。2013年11月加入西部利得,曾任固定收益高級研究員。現任西部利得成長精選基金經理,同時與陶翀合管西部利得穩定增利和西部利得穩健雙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西部利得成長精選在牛市期間發行,認購時間為5月26日至5月29日共4天,但首募規模僅為2.07億元。而同樣是由張維文管理的西部利得多策略,首募規模卻大相徑庭。

規模來源之謎

在股市大跌、渠道并不占優、發行時間短,以及并非明星基經理掌舵的背景下,西部利得多策略首募規模卻一鳴驚人。

關于其首募資金來源,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西部利得多策略這次發行主要營銷了一些機構客戶,因此戶數較少、規模較大。”

這類機構客戶為公司企業等。公司表示,“為了這只基金的首募,提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準備了”。籌備期間市場環境還算不錯,盡管后來開啟下跌模式,但機構資金并未因此撤離。

西部利得稱,“機構客戶的投資決策在其內部都是有流程的,出于配置的需求,往往更看重產品設計;至于當時的市場情況,反而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畢竟不是做波段。機構資金究竟會停留多久取決于其投資策略,但至少是一個中期配置,不會很快撤離”。

對此,有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只能找機構募集,散戶現在申購熱情并不高。而在當前時點上,渠道銷售意愿也不強。”

西部利得表示,這次發行出彩,從規模和時點上看更多來說是一個巧合,不過這也符合管理層當前堅定買入、持有的呼吁。

大跌影響基金首募

處于發行期的新基金對股市漲跌相當敏感。尤其是對于權益類產品來說,回顧整個發行史,基本都與股市牛熊走勢相契合,即牛市暢銷、熊市滯銷,這一現象也不難理解。上證指數自6124點傾瀉而下之后,熊市漫漫,不論基金公司還是投資者,對于權益類產品一度都顯得意興闌珊,寶寶類貨幣型基金的短期崛起更加顯示出當時權益類產品之式微。

2014年底至今年6月中旬,A股走出一波牛市,上證指數一度站上5000點,投資者信心也是近幾年前所未有,資金入市熱情高漲,基金公司抓緊時間“投其所好”,權益類產品快發快上,期間僅份額百億以上的“巨基”就誕生了11只,易方達新思路和匯添富醫療服務首募規模甚至超過200億元。

不過A股市場自6月中旬突然開啟下跌模式,至7月仍未企穩,這使得一大批股票型、混合型新基金突然失寵,目前正在經歷首募規模急劇下降、甚至于延長募集期的煎熬。數據顯示,7月以來有約30只新發基金宣布延長募集期,占在發基金數量的一半以上;甚至還有基金兩度延長募集,足見發行之艱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整個7月份新基金成立的情況。不出意外,僅有7只新基金首募規模超過10億元(不包括證金公司投資的5只400億元國家隊基金),而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產品首募均不足10億元。

更多理財信息請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火山財富(huoshan518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