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寶馬十年公益夢想再啟程 創新CSR發展新模式

2015-07-30 01:14:22

面對經濟增長和汽車市場進入“新常態”的形勢,已經在中國踐行社會責任十年之久的寶馬,正在用創新思維推動企業在社會責任之路上走得更長更遠。

7月23日,由BMW主辦的“承己任,悅未來—2015 BMW 企業社會責任溝通會”在京舉行,寶馬集團大中華區企業事務副總裁孫瑋女士表示:“寶馬在中國做CSR,一個最創新的特點就是建立了一個全民參與的平臺——寶馬愛心基金。”這個平臺不僅成為寶馬在華堅持十年履行社會責任的堅實基礎,而且也成為該企業創新社會責任路徑的重要基石。

有分析認為,寶馬在華的社會公益之路能夠越走越寬,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良性互動,推動了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歸根結底在于寶馬集團本身就是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出發點的企業,這一理念已經貫徹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市場當中。

搭建全面參與平臺

從2005年“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第一期開營至今,寶馬的社會公益事業已經發展了整整十年。在這十年中,寶馬的公益事業已經從最初的教育領域拓展到包括教育、文化交流與社會融合、資源創新在內的三個主要方面。

經歷十載的“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走過了中國63座城市,近37萬名中國兒童從該項目中受益;歷時八年的“BMW中國文化之旅”的足跡也已經遍及21個省及直轄市,對77項亟待保護的“非遺”項目和研究課題進行了捐助;兩年前啟動的“BMW玉樹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投入資金總額已經達到300萬元。

孫瑋女士表示:“寶馬的社會公益市場能夠堅持十年,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實施的是‘戰略CSR’,也就是說我們制定了戰略指導思想,有明確的組織機構,并采用創新的手段不斷推進。”對于寶馬公益項目而言,最具創新性的特點就是搭建了一個全民參與的平臺——寶馬愛心基金。

“寶馬愛心基金這個平臺的搭建,調動了我們整個資源鏈上從廠家到經銷商再到車主、媒體所有的資源,這對中國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的。”孫瑋女士進一步解釋稱。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寶馬愛心基金共計收到各方捐款9600萬元,受益群體超過91000人次。目前在寶馬在華200萬車主中,已經有7萬車主參與到了愛心基金平臺中,400多家經銷商中,近300家經銷商也在持續經常地舉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公益活動。

寶馬愛心基金不僅成就了寶馬過去十年公益事業的輝煌,而且也在目前我國經濟放緩,汽車市場回歸理性增長的背景下,成為寶馬未來十年公益事業不斷創新和發展重要基石。

據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公共關系及企業社會責任副總裁楊美虹介紹,將于本月底開營的“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不僅將對兒童進行安全培訓,而且還將對父母進行培訓,希望借此推進對兒童進行長期全面的安全教育。今年10月舉辦的“BMW中國文化之旅”,就將在形式上有所創新,探訪期間將設置一天的“自由探訪日”,讓車隊成員自由探訪、挖掘“非遺”背后的故事。

促進社會與企業互動前行

寶馬作為一個德國企業,能夠用一顆“中國心”在中國持續十年踐行社會公益事業,這和該企業一直以來的經營和發展理念是分不開的。這也是實現企業與社會互動前行的重要基礎。

早在2009年,寶馬就將可持續發展列為戰略性企業目標,涉及產品和服務、生產制造,以及員工等各個領域。這意味著每一個重大項目都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進行衡量。這一衡量標準也已經在中國得到了貫徹和執行。

寶馬作為全球最大的豪華汽車制造商,目前在中國的累計銷量也已經突破200萬輛,然而寶馬在華并沒有一味追求銷量的提升,規模的擴大,如何履行一個企業公民的責任一直貫徹在其在華發展的過程中。

以節能環保為例,擁有豐富經驗的寶馬集團目前已經建立了完全以水資源驅動的美國摩西湖合資工廠,而德國萊比錫工廠BMWi的生產能源也全部來自風能。

在車型方面,寶馬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目前在中國不僅引入了i3、i8兩款進口新能源車型,并已經實現了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國產。

正是因此,寶馬在過去幾年中得到了全球權威機構的認可。寶馬集團連續多年被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評為世界汽車業內的領導者,并且是該指數自設立以來唯一一家每年都上榜的汽車企業。

站在未來十年的發展新起點上,不管是可持續發展理念,還是全面參與的社會公益平臺,都將成為寶馬企業社會責任全速前行的基礎,而且也將助推這項事業步入下一個輝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