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9 00:51:03
◎李奇霖
7月27日上證綜指大幅下挫8.48%,創下了8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滬深300、中證500期貨全線跌停,上證50期貨各期限品種跌幅也均在8%以上。7月28日上證綜指收于3663點,下跌1.68%,各股指期貨也以跌收尾。前期大跌給股民造成的創傷還未愈合,如今市場再度陷入恐慌。回顧去年7月至今A股的走勢,大漲大跌是其最鮮明的特點,為何A股如此任性呢?
前期股市快速上漲,并非源于基本面向好,而是流動性改善驅動。來自央行、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合力使股市流動性充裕,推動了股市快速上漲。
首先,央行連續全面寬松。當連續下調正回購利率和注入基礎貨幣后,實體融資成本依然高企,央行只好降息。降息繼續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和信用溢價,提升了股市的相對吸引力。此外,通過降息,降低了企業財務費用,直接改善企業盈利,提升了中長期負債占比較高企業的估值。
其次,金融體系持續為股市輸入流動性。在宏觀經濟不斷下行背景下,相比盈利,銀行更關注自身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沉積于金融體系內部。在股市快速上漲時,兩融需求越來越旺盛,券商自有資金不足,轉而尋找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正好銀行由于嚴監管和風險偏好回落,失去了對非標和同業創新的興趣,沉積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和理財資金用不到實體。在此背景下,券商將已有的融資融券資產向銀行抵押融資,銀行業積極讓沉積的流動性和理財資金通過傘形信托進入股市。
最后,實體經濟發生資產重配。長期以來,房地產作為居民無風險投資標的,分流了大量居民儲蓄。隨著勞動力人口進入拐點和城鎮化進程放緩,房地產開始進入長周期下行通道,不再具有無風險投資價值,居民資產開始重配。而在經歷了2008年的產能擴張后,重工業產能過剩,PPI已連續40個月為負,且目前來看轉正遙遙無期,工業企業資本開支意愿減弱。來自實體的資金轉移,又在股市上揚中得到強化。
在三股合力的作用下,上證綜指到達5178點的高位。這時市場本身已敏感,管理層對場外配資開啟嚴監管模式,引發連鎖反應,大盤持續下跌。
大跌導致居民財富蒸發,后期市場又開始缺乏流動性,出現持續千股跌停的局面。國家隊進場護盤,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大盤企穩反彈。而近期一些利空因素使市場流動性出現邊際上的變化。
PPP加速簽約和政府性基金放量,對資金產生了一定的分流。二季度PPP項目簽約速度明顯加快,主要原因是國辦發文規范引導,同時地方政府迫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快項目推介,借由“明股實債”的模式吸引社會資本。
此外,城鎮化基金也逐步放量。城鎮化基金的模式和PPP類似,也是以政府信用保障社會資本的安全和收益。目前來看,各地的城鎮化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大概是1:4。總的來說,PPP和城鎮化基金都是政府為社會資本提供政府信用擔保資產的新渠道,創造了新的無風險高收益資產,可能會對資金產生一定的分流作用。
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對人民幣資產產生沖擊。為應對金融危機,美聯儲在2008年連續降低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并維持到現在。目前美國經濟已企穩,加息已被美聯儲提上日程。盡管現在還未明確具體加息時點,但根據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的表態,9月首次加息的概率較大。美聯儲加息的新聞,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市場造成了一定沖擊。
根據以往經驗,美聯儲加息將持續較長時間,加息周期內美元指數進一步走強的概率較大,使人民幣面臨持續的貶值壓力,易造成資本外流,對人民幣資產價格產生持續沖擊。
近期豬價上漲增加了市場對通脹的擔憂。貨幣寬松是本輪牛市的重要支柱,而通脹則是低迷的必要條件。根據歷史經驗,豬肉價格同比與CPI同比保持較強的相關性,而近期豬價的快速上漲引發市場對貨幣政策是否轉向的擔憂。
雖然豬周期不至于導致貨幣政策轉向收緊,但對投資來說,邊際上的變化畢竟是最重要的。如果豬周期導致CPI年底有上升至2%的壓力,那么央行確定的實際利率就為負值了,這意味著降息幾乎沒有空間。
因此,股市的下跌固然受到了去杠桿、市場信心不足等短期因素的沖擊,但宏觀經濟層面一些不利市場流動性的因素也正在慢慢發酵。
(作者為民生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