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券商股幾近全線跌停 機構預測下半年業績走低

2015-07-28 01:02:47

機構認為券商估值目前處于相對低位,下半年業績恐難超過上半年。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A股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一,券商股盛夏中突遇寒流。7月27日,券商板塊23只個股中,除了國海證券下跌9.87%、距離跌停還差2分錢外,其余22只全部跌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證指數7月9日~7月24日的反彈行情中,許多中小市值個股漲幅驚人,部分甚至創出新高,而券商板塊卻基本沒有什么起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機構認為券商估值目前處于相對低位,下半年業績恐難超過上半年。

牛股回調幅度也是驚人

中信證券7月9日時的最低點為21.20元,昨日跌停后報收于21.51元,距離創出今年新低只有1%的下跌空間。

今年以來,中信證券下跌了36.55%,跌幅位列券商板塊之首;太平洋、方正證券、長江證券等跌幅也超過30%;海通證券、東吳證券跌幅則是接近30%;只有新上市的國信證券、東方證券等股價是上漲。

這與投資者印象中,牛市讓券商股大漲形成了鮮明對比。在2006~2007年的牛市中,中信證券漲幅超過20倍,特別是從2006年5月到2007年10月主升浪期間,漲幅高達1955%(復權后)。

事實上,即使是在牛市中,最牛個股的回調幅度也非常驚人。投資者或許只記得2006~2007年中信證券的暴漲,卻忽略其下跌的慘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06年6月5日~2006年8月10日,中信證券下跌了24.13%,最高價為18.40元,最低下探至11.51元,最大跌幅達37.45%;而在此之前中信證券股價是從歷史低點的4.17元,上漲至18.40元漲幅高達341.27%。(由于2005~2006年度中信證券只分紅未送轉股,此處為不復權價格,且未考慮股改)。

2006年8月10日之后,中信證券重新開始走牛;2007年11月創出當時的歷史高點117元(未復權);2008年中信證券實施了上市后首次10轉10,即使去年12月和今年4月兩次在復權后突破歷史高點,但至少股價上再難尋覓當時百元股的風采。

長期看具有安全邊際

對于近期券商股的走勢,國金證券分析師賀國文指出,下半年券商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注冊制、戰略新興板、深港通等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地,將提升券商行業發展空間;其次,兩融管理辦法發布和場外配資清理將促進兩融業務發展,新股重新開啟將提升投行業績貢獻。目前,券商行業2015年行業市盈率為15倍,市凈率為2.5倍,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給予行業增持評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值上市公司中報披露窗口期,從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券商的業績與股價走勢形成鮮明對比。

數據顯示,證券行業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305.08億元,較2014年上半年增加2374.8億元,增長255.3%,凈利潤為1531.96億元,較2014年上半年增加1208.5億元,增長373.6%。

申萬宏源認為,正因為去杠桿的過程,下半年交易量和信用業務規模或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下半年券商業績很難超越上半年,這點市場基本形成共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測算后發現,目前兩融余額一直維持在1.4萬億元的水平,而歷史高峰為6月18日的2.266萬億元;按照8.35%的兩融年化利率來測算,若兩融余額一直保持在1.4萬億元水平,那么,下半年券商將比平均余額2.266萬億元少收約360億元利息,平均每天少收2億元。

不過,申萬宏源的觀點和國金證券業有所相似都表示,綜合全年來看,券商的業績增速將居于各行業前列,同時券商行業的整體估值也處于相對低位,因此長期來看,券商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王硯丹 A股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一,券商股盛夏中突遇寒流。7月27日,券商板塊23只個股中,除了國海證券下跌9.87%、距離跌停還差2分錢外,其余22只全部跌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證指數7月9日~7月24日的反彈行情中,許多中小市值個股漲幅驚人,部分甚至創出新高,而券商板塊卻基本沒有什么起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機構認為券商估值目前處于相對低位,下半年業績恐難超過上半年。 牛股回調幅度也是驚人 中信證券7月9日時的最低點為21.20元,昨日跌停后報收于21.51元,距離創出今年新低只有1%的下跌空間。 今年以來,中信證券下跌了36.55%,跌幅位列券商板塊之首;太平洋、方正證券、長江證券等跌幅也超過30%;海通證券、東吳證券跌幅則是接近30%;只有新上市的國信證券、東方證券等股價是上漲。 這與投資者印象中,牛市讓券商股大漲形成了鮮明對比。在2006~2007年的牛市中,中信證券漲幅超過20倍,特別是從2006年5月到2007年10月主升浪期間,漲幅高達1955%(復權后)。 事實上,即使是在牛市中,最牛個股的回調幅度也非常驚人。投資者或許只記得2006~2007年中信證券的暴漲,卻忽略其下跌的慘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06年6月5日~2006年8月10日,中信證券下跌了24.13%,最高價為18.40元,最低下探至11.51元,最大跌幅達37.45%;而在此之前中信證券股價是從歷史低點的4.17元,上漲至18.40元漲幅高達341.27%。(由于2005~2006年度中信證券只分紅未送轉股,此處為不復權價格,且未考慮股改)。 2006年8月10日之后,中信證券重新開始走牛;2007年11月創出當時的歷史高點117元(未復權);2008年中信證券實施了上市后首次10轉10,即使去年12月和今年4月兩次在復權后突破歷史高點,但至少股價上再難尋覓當時百元股的風采。 長期看具有安全邊際 對于近期券商股的走勢,國金證券分析師賀國文指出,下半年券商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注冊制、戰略新興板、深港通等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地,將提升券商行業發展空間;其次,兩融管理辦法發布和場外配資清理將促進兩融業務發展,新股重新開啟將提升投行業績貢獻。目前,券商行業2015年行業市盈率為15倍,市凈率為2.5倍,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給予行業增持評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值上市公司中報披露窗口期,從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券商的業績與股價走勢形成鮮明對比。 數據顯示,證券行業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305.08億元,較2014年上半年增加2374.8億元,增長255.3%,凈利潤為1531.96億元,較2014年上半年增加1208.5億元,增長373.6%。 申萬宏源認為,正因為去杠桿的過程,下半年交易量和信用業務規模或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下半年券商業績很難超越上半年,這點市場基本形成共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測算后發現,目前兩融余額一直維持在1.4萬億元的水平,而歷史高峰為6月18日的2.266萬億元;按照8.35%的兩融年化利率來測算,若兩融余額一直保持在1.4萬億元水平,那么,下半年券商將比平均余額2.266萬億元少收約360億元利息,平均每天少收2億元。 不過,申萬宏源的觀點和國金證券業有所相似都表示,綜合全年來看,券商的業績增速將居于各行業前列,同時券商行業的整體估值也處于相對低位,因此長期來看,券商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券商股 業績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