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27 21:13:25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轉,最差空氣質量前10城市名單,京津冀也從半年前的8席減少至6席。
每經記者 李彪
少來了霧霾天,多來了“北京藍”,最近幾個月來,北京市民微博微信上,曬得最多的就是好天氣。
今日出爐的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報告坐實了這一直觀感受。據報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轉,最差空氣質量前10城市名單,京津冀也從半年前的8席減少至6席。
在外界看來,對于今年初上任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來說,這份成績單可以說超出預期。
除了空氣質量外,包括地表水質量、酸雨等環境指標也均有改善。
城市空氣質量10位“后進生”
先看,第一階段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中74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在21.1%~98.9%,平均為68.0%,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首要污染物為PM2.5。
其中,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依次是保定、邢臺、鄭州、唐山、石家莊、衡水、濟南、邯鄲、沈陽和太原,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薩、惠州、舟山、廈門、中山、珠海、深圳、昆明和福州。
對比而言,2014年上半年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是邢臺、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衡水、濟南、廊坊、西安和天津。相比于去年上半年和全年的8席位,京津冀在最差十城市中已減少至6席,廊坊、天津成功“摘帽”。
再看全國,據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72.7%。首要污染物為PM2.5。
“有毒”蔬菜找個元兇?
持續被媒體曝光的重金屬超標大米和蔬菜究竟是什么原因?從何而來?上述報告也給出了一些重要信息。
上半年,監測的956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Ⅰ類水質斷面占2.7%,同比降低1.1個百分點;Ⅱ類占31.2%,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Ⅲ類占30.2%,同比降低0.8個百分點;Ⅳ類占18.9%,同比降低2.0個百分點;Ⅴ類占6.7%,同比升高1.1個百分點;劣Ⅴ類占10.3%,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
有8個地表水國控斷面(點位)共出現18次重金屬超標現象,主要超標指標為砷、汞,超標斷面主要分布在云南、吉林、廣東、江蘇、福建和四川。
從統計數據看,地表水重金屬超標現象略有改善,但是,在業內專家看來,水體重金屬污染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被忽視的“空中死神”
酸雨在國外被稱為“空中死神”,環境半年報告稱,我國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重慶西南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酸雨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約7.6%。
就全面而言,開展酸雨監測的全國470個城市中,有164個城市出現過酸雨。與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比例、較重酸雨城市比例和重酸雨城市比例分別降低4.5、5.8和3.2個百分點,全國酸雨污染狀況總體有所改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