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農業部回應爭議:登記制是發展趨勢

2015-07-23 01:41:4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記者 吳澤鵬

7月16日,農業部官網發布《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9號建議答復摘要》,承認品種審定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違規操作、試驗不科學等問題,引起了相關方不滿甚至反對。

農業部在該答復摘要中透露,目前,全國人大正在修訂《種子法》,是否保留品種審定制度也成為爭論焦點。農業部認為,現階段應保留品種審定制度,但將加大改革力度,對品種審定制度進行全面改革,為逐步過渡到品種登記制度創造條件、積累經驗。

申請者可考察試驗

農業部在前述答復摘要中表示,從國外經驗和發展趨勢看,品種登記是方向。但目前我國種業仍處于初級階段,企業多小散弱,競爭力不強;大部分科研單位不具備品種試驗能力;農民整體科技水平不高,對品種的認知能力不強;社會誠信體系尚不健全,品種申請者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強。

農業部透露,將從三個方面對品種審定制度進行全面改革:一是,開辟新的試驗渠道。在國家試驗的基礎上,擴大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實施范圍,開辟科研單位、企業聯合試驗的新渠道。

二是,增強品種試驗的公正性和科學性。試驗品種實名制,試驗過程、數據、信息公開;運用物聯網等現代手段裝備試驗點,逐步實現試驗數據即時傳輸;申請者可以考察試驗,參與試驗收獲測產等。

三是,加強品種試驗審定管理。強化品種安全性指標,建立產量、品質、抗性等相協調的品種審定指標體系。設立公開舉報平臺,加強試驗單位的監督檢查,一經查實,有造假行為,嚴肅查處,取消申請、試驗、審定資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種子法(修訂草案)》新增規定,審定通過的農作物品種和林木品種出現不可克服的嚴重缺陷不宜繼續經營、推廣的,經原審定委員會審核確認后,由原公告部門發布公告,停止經營、推廣。

企業對承諾種性負責

《種子法》明確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對種子質量問題承擔賠償負責,但對審定品種因種性問題引起生產損失的責任主體,卻沒有明確規定。受此影響,種企在進行育種時缺乏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出現問題時,以天氣原因為由推脫。

對此,農業部回應稱,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的原則,種子生產經營者應對其承諾的種性負責。在生產實踐中,因品種種性問題引起的生產損失,多數由農業管理部門協調種子生產經營者給農民一定補償。同時,國家農業生產保險賠付一部分,農民也要自己承擔一部分。近年來發生的玉米品種東單80、水稻品種兩優0293出現的種性安全問題,都用這些方式較好地予以解決。

但為何缺陷品種能夠通過品種審定?業內人士表示,即使是品種審定,也只能選取試驗點進行測試,與農戶大田種植情況仍有差距,“經過農戶的種植實踐之后,有些品種的缺點就顯現出來了。”茂名一位種企總經理表示。

根據現行《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每一個品種的區域試驗,試驗時間不少于兩個生產周期,試驗重復不少于3次;同一生態類型區試驗點,國家級不少于10個,省級不少于5個。

生產試驗應當在區域試驗完成后,在同一生態類型區,按照當地主要生產方式,在接近大田生產條件下對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等進一步驗證。每一個品種的生產試驗點數量不少于區域試驗點,一個試驗點的種植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不大于3000平方米,試驗時間不少于一個生產周期。

農業部回應稱,農業生產面對的環境條件復雜,品種試驗時間和空間有限,沒有“零風險”的品種。同時,農業部表示,將從品種審定突出“安全性”標準、改進標簽管理制度、農業政策性保險三方面進行改進。在改進標簽管理制度方面,農業部表示,將引導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通過標簽加大風險提示力度,企業對標簽承諾的種性負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