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6 00:53:06
7%,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上半年中國GDP增速仍然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但是經濟仍然面臨負向拉拽力。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7%,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上半年中國GDP增速仍然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隨著各項主要指標的逐步回暖,中國經濟開始呈現出趨穩態勢。《每日經濟新聞》本期報道將從宏觀指標、金融指標、先行指標以及外部指標四個方面,為您全面解讀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并展望下半年的經濟走向。
昨日(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速為7%。這一數據出爐后,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直言,盡管上半年GDP增長7%出乎有些機構的預料,但實際上也在各方預測的中位數附近,應該說是一個不錯的增長速度。
就投資等分項指標來看,6月單月經濟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回暖勢頭。盛來運表示,下半年延續上半年穩中向好的走勢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并且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但是經濟仍然面臨負向拉拽力,今年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以及赴東北考察期間均提到過中國經濟頂住下行壓力的說法。
在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再次指出,下一步鞏固穩中向好基礎,繼續頂住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力度,清除對市場主體的不合理束縛和羈絆,有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局面。
6月經濟明顯回暖
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穩定在7%,企穩的態勢比較明顯。CPI多個月在1.2%~1.5%的區間波動,也基本平穩。盛來運介紹說,就業情況比預期要好: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調查失業率也在5.1%附近,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從三大需求角度來看,6月單月指標十分搶眼——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月和6月連續兩個月增速回升;從消費層面來看,社會消費零售總額5月份實際增長10.2%,6月份實際增長10.6%,分別比上個月提高0.3和0.4個百分點,也是連續兩個月回升。
盛來運說,上半年出口增速盡管只有1%左右,但是從月度的情況來看,6月份的數據增長了2.1%,由負轉正。“從三大需求的指標來看,也在逐月回暖,所以二季度最顯著的亮點,就是主要指標增速在回暖。”盛來運說。
在“三駕馬車”向好勢頭的帶動下,與GDP關系最為密切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也連續3個月回升,從4月的5.9%到5月的6.1%,6月則直接跳升到6.8%。
這些都與前期國家在穩增長,特別是穩投資上做出的大量努力緊密相關。
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總計2569.76億元的基建項目工程。僅6月23日當天,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多項投資的規模就達到1302.56億元。
暖流資產權益投資部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大類行業看,基建仍是固資投資的主要支柱,地產銷售和投資出現顯著恢復,但是制造業仍在低位徘徊。其中,基建投資累計增速顯著回升0.5個百分點至19.26%,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作用明顯。
至于6月消費增速,魯強認為,一是當月電商掀起年中大促銷,消費刺激效應顯著;二是地產銷售持續回暖,地產產業鏈消費大幅回暖。限額零售數據顯示出地產產業鏈的家電、家具、汽車和裝潢等細項均有顯著回暖或維持高位。
展望下半年,盛來運表示,從投資角度來說,上半年投資計劃的項目,有些二季度還沒有進入操作階段,從項目審批到轉化為實際的投資和生產力要有一個釋放的過程,所以效應也有一個持續釋放的過程。房地產在二季度出現明顯回暖態勢,因為房地產的帶動效應比較大,因此會對相關行業產生拉動。
總理再提中高速增長信心
根據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的測算,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仍然居于7%~8%。
盛來運說,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在提高,經濟增速在向這個階段的潛在生產率收斂,這是非常明顯的。中國經濟的調整周期已經持續了將近5年,而且從近3年的季度變化情況來看,波動空間越來越窄,穩定性在增強。“看來大家有一個共識,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能夠支撐中高速增長。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對中國經濟總體發展始終保持信心。”在不久前的經濟座談會上,李克強說,“潛在增長率,意味著中國經濟的韌性、空間和回旋余地。關鍵是要堅定信心,掌握發展主動權,用更大的努力和耐力推動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雖然趨勢向好,但一些經濟細項數據還是能隱約讀出增長的負向拉拽力。
魯強提出,目前仍有一些不利的情況,一是工業通縮情況尚未出現顯著改善,預計下半年將有所好轉;二是當月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0%,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兩者顯示補庫存行情的基礎仍不牢固,穩增長仍需繼續加碼。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貨幣政策仍需寬松,未來貨幣調控將更加注重引導中長端利率下行,真正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由于上半年政策寬松所釋放的流動性相對充裕,貨幣市場利率料會繼續低位平穩運行。
魯強說,下半年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的“三松”格局大概率仍將維持,6月財政收支增速已經大幅回升,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以來已經開展的地方債置換,在受到經濟學界肯定的同時,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當天的座談會上,李克強明確指出:“在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并沒有拿來直接發放福利,而主要是進行基礎建設等投資,是有回報的。我們置換的每一筆債務都是中央財政核發的,可以說,背后是中央政府的信用和能力。”
李克強在此前的座談會上提到,我們的宏觀政策整體符合當前和長遠的發展需要。下一階段,要繼續通過堅持宏觀政策的正確取向,推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