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6 00:53:01
總體來看,上半年的金融數據表現比較平穩。6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94.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88.79萬億元,同比增長13.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總體來看,上半年的金融數據表現比較平穩。6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94.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88.79萬億元,同比增長13.4%。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1億元。不過,其中也有值得警惕的地方,比如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呈下滑態勢。同時,一般認為上半年信貸投放要大于下半年,而伴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央行對信貸投向的干預效果正在逐漸削弱。
那么,下半年融資形勢將如何演變,又將對宏觀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7月14日,央行發布《2015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對上半年的金融統計數據作了詳細披露。數據顯示,上半年貨幣信貸實現平穩增長,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1億元。
具體分部門來看,上半年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95萬億元,同比多增75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17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4.62萬億元,同比多增766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3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69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4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中長期貸款與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是最能直觀反映實體企業融資情況的兩項數據,細究這兩項指標,也有助于把脈企業的投融資情況以及需求和經營方面的變化。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進行了采訪。
經濟最糟糕階段已結束
NBD:具體來看,上半年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比較疲軟,占比下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周景彤: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高,說明企業對經濟形勢看好,擴大生產投入;中長期貸款占比下降,說明短期和流動性貸款占比提高。造成企業中長期貸款疲軟的原因可能是兩方面,一是企業對流動資金需求更大;二是不排除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借新還舊。從國家統計局昨日(7月15日)公布的基建投資情況來看,上半年基建投資速度放緩,這也可以部分解釋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為何放緩。
劉東亮:造成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在經濟下行階段,企業自身中長期投資意愿受到壓制,對中長期貸款的需求相對溫和;二、由于企業資質惡化,銀行對發放中長期貸款有所顧忌,主動收緊中長期放貸閘門;三、在降息周期和短端流動性充沛導致的短端利率極低的環境下,不排除企業主動對負債期限進行調整,以短債代替長債的可能。
謝亞軒: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下降,顯示企業主動擴大生產投資的積極性下降,對未來經濟不確定的擔憂加深。
NBD:展望下半年,企業中長期貸款將如何變化?
周景彤:企業中長期貸款跟企業對經濟形勢的信心有關系,預計下半年經濟形勢比上半年稍好一點。
劉東亮:預計下半年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將保持溫和增長,本輪經濟下行最糟糕的階段已經結束,穩增長政策陸續出臺將對投資帶來杠桿作用,這些因素有利于企業信心的恢復和銀行風險偏好的回升,有利于中長期貸款的發放,但宏觀經濟即使企穩也很難明顯復蘇,這將對貸款發放繼續構成抑制作用。
謝亞軒:從二季度數據來看,情況在發生一些變化,投資得到進一步改善,如果企業能夠與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有所配合,未來有可能看到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的上升。從政策層面來看,也延續了“寬信用”和“穩增長”的政策思路。
經濟企穩有賴政府投資增長
NBD:作為實體經濟的主要融資渠道,上半年的放貸高峰期已經過去,下半年金融機構的放貸節奏按照慣例將有所放慢。但此前有研究指出,信貸投放對拉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您對此怎么看?監管層有什么政策可以應對?
劉東亮:在商業銀行經營日益市場化以及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之際,央行對信貸投向的干預效果正在逐漸被削弱。資金融出方風險偏好的改善,根本上還是有賴于宏觀經濟的企穩。當然,央行也可以繼續運用差別降準來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小微和三農領域。同時,實體經濟融資手段日益豐富,金融脫媒持續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信貸投放的不足。
周景彤:上半年央行通過幾次降息降準,著力解決融資貴融資難問題,短期利率如Shibor維持在較低水平,融資成本有所下降,但短期利率傳導到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下降依然需要一個過程。
謝亞軒:從整體融資結構來看,銀行表內貸款仍是(信貸投放)主要渠道,表外融資萎縮,直接融資占比上升,三者的占比分別是74%、20%和5%。直接融資中,股票融資在6月放量,新增規模為1357億元,較上月增加132%;企業債券融資新增2358億元,前五個月平均為138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信托貸款增加537億元,而此前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委托貸款恢復至年初千億元的規模。
NBD:下半年實體經濟對融資的需求會呈現怎樣的特征?
劉東亮:在投放節奏上,預計各個季度信貸規模大體會保持3:3:2:2的比例,下半年總體投放力度稍弱于上半年。
謝亞軒:股市下跌對于經濟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下半年,國內經濟企穩可能將更加依賴于政府投資的增長。上半年已經投放信貸總規模為6.56萬億元,預計全年規模在11.5萬億元左右。
解讀專家: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
精彩觀點1:
穩預計下半年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將保持溫和增長,本輪經濟下行最糟糕的階段已經結束。
精彩觀點2:
上半年已經投放信貸總規模為6.56萬億,預計全年規模在11.5萬億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