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流轉土地“非糧化”現象嚴重?陜西僅16.7%流入戶種植糧食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6 00:02:46

7月14日,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公布調查結果,陜西省流轉土地“非糧化”現象嚴重,只有16.7%的土地流入戶種植糧食,且多為低價轉入的土地。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資本下鄉付出地租成本流轉土地的邏輯終點,是愈發嚴重的非糧化經營。

7月14日,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公布調查結果,陜西省流轉土地“非糧化”現象嚴重,只有16.7%的土地流入戶種植糧食,且多為低價轉入的土地。而在重慶,兩年855家民營企業“下鄉”,投資總金額超900億元,其中7成資本投向了現代農業、旅游等領域。

根據農業部經管司6月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03億畝,比上年底增長18.3%,用于種植糧食作物的比重接近六成。

流轉土地“非糧化”嚴重

城市工商資本進入鄉村,以地租為代價,將土地連片流轉而來,但與“天然”擁有土地的農戶相比,其飆高的農業生產成本,迫使其不得不轉向經濟收益更高的“非糧化”種養殖。

截至2014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已達到4.03億畝,比上年底增長18.3%,其中約10%流轉入企業,流轉耕地用于種植糧食作物面積為2.29億畝,占流轉總面積的56.8%。

事實上,近三年來,流入企業的承包地面積年均增速已經超過20%,大規模的資本“下鄉”,利弊都很明顯。

據《光明日報》5月報道,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指出,從實際運行看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有利有弊:一方面,工商資本可以加快傳統農業改造和現代農業建設;另一方面,工商資本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地,容易加劇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傾向,隱患很多。

陜西調查總隊調查報告顯示,土地流轉的確促進了農民的收入多元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并對周邊農業起到輻射和帶動作用,但日益嚴重的“非糧化”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現在多數人認為,只要有錢,不怕買不到糧食,嚴重影響了國家糧食安全”,陜西調查總隊在調研報告中表示,“為了提高收入,流入戶中只有16.7%的戶種植糧食,而且流轉的土地基本是農戶間代耕、務工農民轉包、偏遠地區低價轉入的土地。”

重慶市工商聯近日發布數據,指出2013年至今共有855家民營企業“下鄉”,投資總金額超900億元,其中7成資本投向了現代農業、旅游等領域。據《重慶商報》7月15日報道, 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彭光遠介紹,城市資本到農村投資的重點是農村的種養業、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改造、鄉村旅游等,其中約有70%以上的城市資本下鄉主要集中在現代農業以及旅游業。

須防資本下鄉排擠小農戶

自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向新農村建設、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近兩年來資本下鄉猛然加速。

“實際上,最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地方政府沿用招商引資辦工業的思路,給予大量優惠政策,甚至強行流轉農民土地,以追求所謂‘整村流轉’的政績,”一位農業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就造成工商資本與行政力量的結合,不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目的下幾乎必然滑向‘非糧化’,而且擠壓小農戶生存空間”。

如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下,引導土地有序流轉、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據今年5月《光明日報》報道,“為了避免農村出現大資本排擠小農戶,避免出現土地的大規模兼并,避免大批農戶喪失經營主體地位,必須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采取慎重的態度。”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認為,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和監管制度。

根據今年4月農業部等4部門下發的《關于加強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的意見》,提出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應通過利益聯結、優先吸納當地農民就業等多種途徑帶動農民共同致富,不排斥農民,不代替農民,帶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合理分工、互利共贏,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在5月的《光明日報》報道中,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為防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可能帶來的風險,其租賃農地應通過公開市場規范進行,嚴禁工商資本借政府或基層組織通過下指標、定任務等方式強迫農戶流轉農地,鼓勵各地建立健全租賃農地風險保障金制度,用于防范承包農戶權益受損。

 

責編 周禹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流轉土地 “非糧化” 流入戶種植糧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