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5 00:59:37
◎李宇嘉
在監管層果斷出手、機構協同出擊下,A股近日迅速反彈企穩,市場信心快速恢復。針對引起A股劇烈震蕩的問題,如場外配資監管漏洞、杠桿失控、惡意做空等,管理層也迅速制定相關措施,如賬戶實名制、嚴控場外配資、社保資金入市(壯大機構投資者)等。
不過仍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將此次股指下跌的責任歸咎于證監會,認為在股市快速上漲時,證監會沒有提前介入并控制場外融資;而在下跌時卻在慌亂中捅破泡沫。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
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底,證監會和基金業協會在廣州就召開了針對資產管理行業的監管會議,重點是研究場內融資融券的風險監管。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會議期間,還將好萊塢電影《MarginCal》(追加保證金)作為其中“寓教于樂”的內容。
經歷了多輪治理的資本市場,證券行業自律還是有長足發展。但是,證監會能監管的主要是場內融資,無論是杠桿率、投資標的,還是信息披露都有嚴格限定,風險基本是可控的。
本輪股指下跌中,場內融資也并沒出現多大風險。但對場外資金和參與機構,證監會就難監管。
盡管有很多監管限制,但很難控制貨幣的流向,貨幣總會根據相對價格漲幅流向收益更高的地方。在混業經營和全牌照的情況下,由于利率市場化和實體經濟收益率降低,加上商業銀行的業績考核,以及巨大的股市財富效應,銀行資金流入股市很難阻擋。
目前來看,銀行資金進入股市,是以“非標”的形式出現,即以理財對接兩融收益權抵押、結構化融資(傘形信托)、股權質押等。
對鏈條上的商業銀行、保險機構、信托公司和證券公司來說,“非標”都屬于“中間業務”。說白了,就是介紹資金或投資機會的業務,金融機構的合規部門并不需要制定嚴格的監管措施。再說,非標可以占到理財余額的35%,這也是監管部門允許的。
2014年以來,銀監會并未就兩融收益權和傘形信托的風險采取實質性措施,也未對銀證合作、銀信合作等最終投資于股市的產品產生實質性影響。對證券公司來說,其只提供接口服務,投資者風險自負,也不需要特別的風險監管。這是我國“一行三會”(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金融監管模式下,特有的監管現狀。
正是在這種“與誰都有關系,但誰都不負主要監管責任”的情況下,產生了監管的盲區或空白地帶。
出于金融穩定和風險歸責的顧慮,監管盲區所產生的任何風險,都由政府“兜底”,這就是所謂隱性擔保。
2010年以后,隨著銀行信貸收緊,而金融需求嗷嗷待哺,這種盲區或空白和政府隱性擔保下的機會,很快被投機者看到了,于是有了所謂的監管套利。2011~2013年影子銀行大行其道,政府無一例外地對于信托風險進行了最后“兜底”。
本輪銀行資金違規進入股市以及產生的低門檻、高杠桿亂象,無非是金融混業經營下,利用監管空白從而套利的又一次體現。
與過去銀行資金繞道進入地方融資平臺,造成的地方債務風險,繞道進入房地產,造成的房地產泡沫和銀行風險并無二致。本次股指下跌中,如證券營業部提供接口、上市公司違規(炒作和股東套現)等也存在一些監管空白,如果沒有資金支持,這些現象也不可能獨立存在。
從工業國家第一次金融危機起,無論哪一起金融危機,央行的介入是穩定信心和結束危機的保障。2008年以后,全球央行都將“金融穩定”置入貨幣政策框架。
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重塑央行主導的“一行三會”的監管協調與合作,金融穩定要進入我國央行目標體系中,并且是最主要的目標,而這一目標也應當融入央行貨幣政策、最后貸款人和監管職能中。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