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互聯網上當“羊倌” 餡餅還是畫餅?

2015-07-15 00:59:07

投資者只需要通過微信或APP,便可認購一只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羊,輕輕松松成為“牧羊人”。這只來自互聯網的羊,還能帶來豐厚的投資收益,累計年化收益率約為1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雅玨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周雅玨攝影報道

最近,一種全新的理財方式悄然而至。投資者只需要通過微信或APP,便可認購一只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羊,輕輕松松成為“牧羊人”。不僅如此,這只來自互聯網的羊,還能帶來豐厚的投資收益,累計年化收益率約為15%。

云聯牧場這種嫁接大草原牧羊產業的模式,著實讓人心動。但高收益的背后往往伴隨高風險,比如,羊價的波動風險如何規避,企業經營成本如何,這種高收益是否可以持續?帶著種種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踏上了“尋羊問道”之路。

如果,你還認為網上種菜偷菜、養牛養羊只是一個游戲,那就OUT了!

最近,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互聯網公司讓這種游戲變成了現實。

通過微信及APP銷售

云聯牧場——或許對于很多人而言相當陌生,但是,其近期推出的產品卻供不應求。平臺在去年底上線測試,通過微信和APP銷售產品,最初每兩周開放一期,每期開放認購500只羊。短短半年時間,已經擴張到每周開放三次,每期開放認購1000只羊。

那么,云聯牧場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平臺呢?

公開資料顯示,云聯牧場是云聯樂牧(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專注于互聯網農牧業投資的互聯網牧場平臺,專注于通過互聯網手段改造傳統農牧業產業鏈,使產業鏈扁平化、細節透明化、流程互聯網化,從而為投資者提供安全透明可信的社交化網絡投資交易平臺,讓牧場主(用戶/投資者)以最便捷的途徑獲得豐厚的農牧業投資回報,更有機會享受專屬的放心優質的農牧業消費服務。

云聯牧場推出的“互聯網牧場”合作養羊模式,是投資者提供資金,委托專業養殖機構購買育肥羊后進行養殖,最終按約定方式獲取投資收益。每只育肥羊投資本金為1000元,其中購羊款650元(記者調查數據為500~600元),飼料、人工、疫苗等綜合費用350元。育肥羊養殖周期為3~4個月,養殖結束后,委托專業養殖戶出售育肥羊,并獲得本金及收益。

據了解,平臺每期開放500~1000只羊,目前已發行35期產品。《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 (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初步估算,平臺至少已經發行2萬只羊。按照其目前的發行速度,可預見還會以每周3000只羊的數量持續增長,這樣的擴張速度對于任何一家養殖企業都并非小數目。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資料顯示,云聯樂牧(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9月22日,法定代表人為張盛毅,注冊資本只有123.5萬元。并且,公司的經營范圍為:技術推廣服務;銷售計算機、軟件及輔助設備。

合作方為力農集團

根據獲得的投資者認購羊時所簽訂的云聯牧場三方合作協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平臺合作的專業養殖機構是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一家名為力農集團的民營企業。

這家企業是否真實存在,是否能夠按照平臺發行量養殖數以萬計的羊群,未來其養殖空間還有多大?帶著種種疑問,記者登上了前往巴彥淖爾市的飛機。

初到巴彥淖爾市,與想象中的內蒙草原迥然不同。雖然天空依然湛藍無比,陽光仍舊火辣辣的,然而本應一望無際的草原卻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映入眼簾的僅僅是顆顆幼嫩的樹苗和稀疏的草地。

途中記者遇到一位牧民趕著十幾只羊到河塘邊放牧。不過,當地人告訴記者,現在像這樣的牧羊人已經不多了。由于近年來過度放牧造成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已經禁牧了。禁牧后,農民只能將羊進行圈養。牛羊無法在野外獲取食物,即便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補貼,仍無法擺脫養殖成本上升的困境。

從巴彥淖爾機場驅車半小時,記者到達了位于該市五原縣工業園區的力農集團。初進養殖場是一眼望不到頭,排列得井然有序的羊舍,整個養殖場占地1400余畝,場地分為三期,其中一期、二期的養羊數量已接近滿員,存欄量分別是3萬只和7萬只,年出欄量為10萬只和20萬只。第三期羊舍正在建設,預計存欄量為7萬只,年出欄量達20萬只。力農集團全年預計羊出欄量在50萬只。

此次,力農集團與云聯牧場合作的羊舍位于牧場第二期的養殖場中,每個合作羊舍前都掛上了“云聯牧場”的標識,并編有圈號。據了解,目前發行的每期羊統一養殖在一個單元羊欄中,每個單元羊欄由5間羊舍組成,每間羊舍放養約200只羊。

除此之外,為了全程追溯羊的養殖、加工、銷售等環節,每只羊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電子耳標,耳標號碼也與投資者在云聯牧場上購買的羊一一對應。

巴彥淖爾一行,記者親眼目睹成千上萬的羊在羊圈里悠閑地曬太陽,對于通過云聯牧場平臺買羊的真實性初步有了結論——這只來自互聯網的羊,還真是能讓你足不出戶當上“羊倌”!

《《《

企業家說

云聯牧場創始人常海:傳統畜牧業毛利率遠超15%

互聯網養羊真的能賺錢嗎?能賺多少錢?這種盈利模式可持續嗎?

帶著疑問,記者聯系到了云聯牧場創始人常海,與之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育肥周期約為三個月

常海向《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表示,“其實傳統畜牧業的毛利率是遠高于15%的,但由于畜牧業周期較長且資金投入較大,所以短期的分散資金很難進入到這個行業分享超額收益。”

常海表示,云聯牧場作為一個互聯網農牧業投資平臺,一手對接互聯網投資者,一手對接實體企業主。通過互聯網端出售一定數量的羔羊,既讓投資者足不出戶就體驗到了牧場主的樂趣,并獲得收益。同時也為農業企業獲得了資金,幫助其擴大產業規模。

據了解,云聯牧場選擇了肉羊養殖環節中最成熟的育肥階段,投資者委托企業購買羔羊,并將其飼養至育肥羊出欄,這個過程需要3~4個月,育肥后將羊銷售至屠宰場或其他市場,最終獲得回報。

“去除購買羔羊的成本,疫苗、養殖、飼料、人工等一系列費用,每只羊的毛利潤大概在100~150元。從買羊育肥到成熟賣掉僅四個月時間,一年可以循環三次,每筆資金可以享受三次收益。之所以能夠實現資金短頻快的循環使用,得益于目前養殖技術的進步。”常海向記者表示。

資料顯示,巴彥淖爾是全國地級市中唯一能夠四季均衡出欄的肉羊養殖與加工基地。再加之企業成熟的育肥羊技術,每只羔羊的育肥周期固定在三個月左右。“規模化養殖改變了傳統牧羊的低效,現代化的養殖手段也使得養殖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我們合作的企業均是當地龍頭企業,他們不僅有成熟的飼養技術,還有配套的科研繁育技術、飼料廠、以及屠宰加工銷售渠道,這樣既降低了飼養成本,又解決了終端銷售問題。例如,規模化圈舍養殖,一個飼養人員可以飼養2000只羊,這在以前散養時是難以想象的。”常海表示。

如果按照常海所言,每只羊能獲利100~150元,那么除去投資者預期收益的50元及養殖過程中的意外損耗,企業仍然是有利可圖的。

養殖規模制約發展

眾所周知,畜牧業投資的風險一方面來源于不可控的市場價格波動,另一方面則來源于養殖風險。

常海表示,“育肥羊在羊養殖環節中,屬于技術最成熟、風險最小的一環。羊的死亡一般只發生在剛購買架子羊后的前幾周適應階段,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也較小。但為了保證投資者的收益,我們要求企業對每一只購買的羔羊購買保險。”

據了解,合作方力農產業化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力農集團下屬企業)與中國人保簽訂了為期一年的保險合同,投資金額為羔羊的原值,即可保金額為500元整。一旦羔羊出現意外死亡,可以申請賠償,降低企業的養殖風險。

云聯牧場從最初測試階段每兩周放出500只羊,到最近每周放出三批羊,每批1000只,銷量增長了12倍,足以看出互聯網農牧產品平臺的火熱。不過,常海也直言不諱,制約農牧產品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并不是市場不認可,而是無法快速、無限制地擴大規模。“即便平臺每天能發售1萬只以上的羊,我們也不敢盲目擴張規模,畢竟企業的養殖容量是有限制的。一旦大規模擴張,一家企業的羊舍、配套設備,飼養人員、飼料等相關配套都是難以跟上的。經過半年的摸索,我們與企業的合作模式逐漸清晰,接下來便是大規模地復制并與同類企業探討合作。”常海表示。

據了解,目前云聯牧場已與內蒙古巴彥淖爾兩家企業達成合作,其中一家為力農集團,另一家名為內蒙古巴美養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此外,云聯牧場正在與甘肅、新疆等地的肉羊養殖企業探討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

收益解析

規模養殖解成本難題單羊盈利超百元

對于養羊能否獲得15%的高收益,《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在走訪云聯牧場的過程中,也對周邊農戶及業內人士進行了深入采訪。

育肥羊優勢明顯

一位當地牧民向記者表示,現在養羊越來越難賺錢了,糧食飼料成本上升,羊肉價格卻在下降,盈利空間已經很小。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前往了當地交易市場一探究竟。距離力農集團養殖場大約5公里,便是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最大的活羊交易市場,每天數以千計的活羊在此成交。

一位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剛斷奶的架子羊價格在8元一斤,一只活羊售價普遍為500~600元。而經過育肥的1年以內的成熟羊,每斤售價在18元左右,1歲以上的大羊每斤售價在12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除羊肉可以出售外,羊皮、羊毛、內臟等都可以出售。

據上述市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一張羊皮的價格在80~90元之間,內臟40元一副,羊毛每斤12元。按上述標準,記者做了簡單計算,按一只育肥羊酮體標準凈重50斤,則可售900元。一只羊平均產羊毛2斤,價格為24元。加之內臟、皮毛,一只育肥羊能售出1044~1054元。

力農集團行政總監鄭麗成向記者表示,內蒙古對于養羊戶有一定的政策補貼,每只羊補貼40元。加上政策補貼,每只羊的最終全部售價在1100元左右。按照力農集團的采購架子羊成本500~600元,人工、飼料等費用350元,忽略意外損耗,每只羊仍然有134~244元左右的盈利空間。

鄭麗成向記者表示,“由于規模化養殖,一個養殖工人能輕松飼養2000只羊,這是普通牧民家不能做到的,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加之力農集團是一家集飼料生產、銷售及畜禽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企業。規模化養殖也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此外,我們有嚴格的質量監控指標。所以,我們養殖的育肥羊最終的羊肉售價以會比市場高一些。”

遭遇進口羊肉沖擊

不過,即便集約化生產高效且成本降低,但最終獲利與否還是受制于市場的價格波動。記者查閱羊肉價格指數走勢發現,近年來,羊肉價格持續走高,但從今年初開始,羊肉價格出現疲軟,2月之后,羊肉價格開始走低,4月育肥羊價格曾一度跌破每斤14元,之后逐漸企穩回升。

對此,內蒙古相關行業協會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由于進口羊肉價格相比國內價格低近50%,國內羊肉價格短期受到比價效應沖擊,出現一定程度上回落。按照傳統畜牧業的養殖方式,養殖成本基本就與進口羊肉的價格相當,企業很難獲利。政府也在逐步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產業發展。但從長期來看,國內市場對于羊肉的需求仍在持續上升,且國外羊肉進口數量有限,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也有限。

對于進口羊肉帶來的市場沖擊,鄭麗成表示認同,但對于內蒙古羊肉市場的未來依然看好。他表示,國外進口羊肉價格低廉,但在品質上與國內的育肥羔羊有本質區別。進口羊普遍是9個月甚至1年以上的老羊,而國內則是高品質的6個月羔羊,在口感上也有本質差別。

云聯牧場通過互聯網連接了畜牧業產業以及終端銷售者,改變了終端養羊的方式。上述行業協會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不僅是一種投資模式的創新,也是銷售模式的創新,傳統企業通過互聯網直接從消費者手中獲得養殖資金;通過互聯網平臺也可直接獲取源頭有保證的羊,對消費者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需要對市場風險做進一步的防范。

《《《

“羊倌”多是短期理財 第三方平臺急需政策“東風”

從默默無聞到如今的眾人追捧,云聯牧場用了半年的時間見證了奇跡,如今每期推出產品更是出現“秒殺”的情況。

投資者小劉便是云聯牧場忠實用戶之一,她向記者表示,從牧場剛上線就開始嘗試性地買了一只羊,四個月后驚喜地發現真的能實現預期收益,之后便加大了投資的籌碼,到目前她已在平臺上擁有上百只羊了。

到目前為止,平臺已成功發行了34期產品,記者查看成交記錄發現,每期產品認購排名靠前的投資者購買數量平均在30只左右,每期投資總金額大多是多則3~5萬元,少則幾千元。

對于這種現象,投資者小劉向記者表示,即便非常認可平臺的運營模式,但投資畢竟是有風險的。購買羊的資金主要還是平時的閑散資金,屬于短期理財行為。

畜牧業難從傳統渠道融資

高收益往往帶來高風險,面對第三方平臺預期年化不低于15%的收益率,為何企業愿意付出這么高的資金成本?

內蒙古巴美養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巴美養殖)總經理趙虔楓向《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表示,農業畜牧業是最需要長期資金投入的,但卻是從傳統的融資渠道最難融到資的行業。

趙虔楓表示,畜牧業由于行業的特殊性,特別是集約化圈舍養羊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企業是經過前期大量資金和長期時間的投入,比如購買廠房、設備等基礎建設,以及培育繁殖等科研實驗投入,才能最終獲得成熟的技術投入到產業中去。

這類企業最值錢的其實是技術和牲口,然而傳統融資渠道無法將牲口這類企業資產作為抵押,而只能用房產以及設備等固定資產做抵押,很難解決企業持續發展的困局。

巴美養殖成立于2007年,總占地5000畝,其中,養殖用地3500畝,種植用地1500畝。目前預計存欄數量10萬只,出欄量15萬只。公司整體由養殖、繁育、飼料加工、有機肥加工、加工屠宰分割五大循環經濟產業化模式構成。發展到目前為止是全國最大的工廠化肉羊養殖繁育基地。

趙虔楓一語道破了傳統養羊行業對資金需求的尷尬境地。企業接受高成本融資也是建立并擴大企業規模化生產的必經之路。

平臺資金使用監管不易

一位大型信托公司研究員向記者表示,“傳統金融行業難以為畜牧業發放充足的貸款,主要是出于對企業經營風險的考慮。云聯牧場的合作是客戶購買羊羔以及所需的飼養食材,委托企業進行養殖。實際上也是相當于變相給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由于是拿企業的信譽進行保證,一旦發生風險,企業違約成本極高。”

上述研究員還表示,近年來,第三方平臺發展迅猛,但也出現了很多公司倒閉、老板“跑路”的情況;由于第三方平臺并不像金融機構對于資金賬戶有嚴格的監管限制,每筆資金是否專款專用,完全基于平臺自身品牌的信用。投資者對這類理財產品的購買,除了考慮企業存在的風險,同時也應該考慮第三方理財平臺的安全性。此外,記者了解到,牲畜肉價波動也會影響投資收益。

據《云聯牧場三方合作協議》顯示,投資者打款賬戶為云聯樂牧(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并未設有銀行或其他第三方機構監管賬戶。

《《《

同類產品

牲畜信托預期年化收益超7% 高門檻攔住投資者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 (2015-2024)》指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牛羊肉消費人群和消費量均增加,消費整體處于穩步增長態勢。但受飼養周期、生產成本、發展方式轉型和疫病多發等因素影響,未來10年牛羊肉供給偏緊的趨勢將繼續存在。

考慮國內牛羊產業發展速度和國際市場供給能力,預計到2024年中國牛肉供需缺口在50萬噸左右,羊肉供需缺口在30萬噸左右。未來牛肉進口呈繼續增加趨勢,羊肉進口穩定。

縱觀金融理財市場,并非僅云聯牧場一家關注到畜牧業未來發展的機遇,牲畜養殖走進理財早已不是個例。

2012~2013年,中糧信托與中糧肉食合作,推出過生豬養殖和肉雞養殖投資信托,客戶投資購買牲畜,委托中糧肉食飼養管理,最終以某批次養殖收入和成本計算投資者的浮動收益。

今年3月,中糧信托再次將目光投向養殖行業,選擇了肉牛育肥產業介入,并將農產品價格指數與養殖投資的收益掛鉤,成立了國內首個農產品價格指數投資信托。資金用于肉牛收購和育肥,企業方余糧畜業將無條件包銷出欄肉牛。

上述信托是浮動收益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7.5%~10.5%之間浮動。最終投資者收益將投資收益與權威部門監測發布的農產品價格指數掛鉤。

這意味著肉牛市場價格的漲跌,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最終收益。該產品選定60元為基準肉牛價格指數,對應預期年化收益率為9%。肉牛價格指數在基準上每增加1元,則對應預期收益增加0.1%,肉牛價格指數大于或等于75元時,對應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0.5%,不再增加;肉牛價格指數在基準上每減少1元,對應預期收益減少0.1%,肉牛指價格數小于或等于45元時,對應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5%,不再減少。

對于將農產品價格指數與養殖投資的收益掛鉤的做法,中糧信托農業金融部信托經理劉浩向《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微信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記者表示,由于此前做的豬肉和雞肉投資產品均是最終以某批次養殖收入和成本,計算投資者的浮動收益。但實際操作中,具體到某批次養殖成本的核算工作量非常大,也很難向投資者直觀呈現。

經過調研發現,農產品價格指數與養殖投資的收益相關性高,將投資收益與權威部門發布的農產品價格指數掛鉤,養殖企業愿意接受、投資者也容易理解收益如何計算。劉浩表示。

雖然畜牧業的發展前景已被越來越多的機構和投資者看好,各路資金云集,但就中糧信托已發行的信托產品而言,100萬元以上的投資門檻,投資周期為一年時間,讓普通投資者望而卻步。

至于肉牛與肉羊養殖哪個風險更大,趙虔楓向記者表示,“雖然肉牛的市場價格比肉羊更高,價格趨勢更加穩健,但肉牛的生長周期遠超肉羊,且肉牛出生率低,死亡率高,養殖風險更大。同樣是育肥階段,從架子牛育肥到出欄需要半年時間,而育肥羊卻只需要3~4個月時間。一年內牛只能出欄兩批,而羊至少可以出欄三批,這也提高了資金的周轉率和利潤率。”

《《《

記者手記

互聯網“羊”能飛多高?

一只來自互聯網的羊,讓我腦洞大開。

一只羊從內蒙古大草原,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通過互聯網走進了我的生活。

這是一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時代,“道生一”的商業智慧在云聯牧場的構架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前,金融機構是承載資產端與資金端的主體,而如今互聯網取而代之。它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更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

從繁華大都市北京到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巴彥淖爾,繁忙與悠閑、嘈雜與安寧、城市與鄉村,記者強烈地感受到最原始的畜牧業與最現代的互聯網的融合,是冰與火的碰撞;更強烈地意識到,傳統企業的經營觀念應該逐漸發生改變,跟上時代的步伐,融入互聯網的生活方式中。

目前,互聯網又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一部手機人人都可以參與。互聯網上的創新,需要冒險和嘗試,更需要投資者理性對待。

實體經濟融資與民間投資,仿若隔海遙望的兩座大山,互聯網金融平臺像是連接兩座大山的橋梁。如果無法建立足夠堅固的橋梁,一旦大量資金涌現,可能壓斷橋梁,一切付之東流。

這只來自巴彥淖爾的互聯網“羊”,逐漸騰飛起來,能飛多高,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記者的走訪過程中,一直試圖尋找答案,最終卻未能得到結果。其中,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問題首當其沖;此外,此類項目投資的高收益是否能夠持續也值得考究。從調查來看,每期5%的收益率目前問題不大,但市場變化莫測,供求關系最終決定市場價格,最終影響投資收益。如何長久有效保障收益的穩定性,值得互聯網行業與傳統產業共同探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互聯網 羊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