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當當網、YY同日宣布私有化 趁股價大跌抓緊回歸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4 01:20:21

當當網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來自董事長俞渝和CEO李國慶的私有化要約;同日,歡聚時代(YY)也加入私有化大軍。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斯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要回來了。

7月9日晚間,國內首家赴海外上市的電 商 公 司——當 當 網(NASDAQ:DANG)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來自董事長俞渝和CEO李國慶的私有化要約,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7.812美元的現金,收購買家聯盟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發行普通股。該報價較當當網7月8日收盤價溢價20%。

同日,歡聚時代(NASDAQ:YY)發布公告稱,接到來自董事長雷軍和CEO李學凌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加入私有化大軍。

顯然,A股近段時間經歷的大起大落似乎并未影響境外中概股私有化、拆VIE(協議控制構架)的進程。投行機構指出,國內相關政策的落地及新三板的崛起,仍然推動著中概股的回歸。

“私有化之后,企業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很多業務不用對外交代得那么清楚,這在業務成長初期時很有作用,畢竟在美國上市,在產品包裝上無法‘注水’。”針對某些中概股的私有化問題,互聯網分析人士王利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一些中概股最近半年一直在謀求轉型,私有化對其顯然很有利,可以幫助他們在以后的投資運作上的空間更大。

準備充分,當當網“抄底”回歸

相比在美國上市半年便閃退的陌陌,股價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的當當網選擇私有化,著實不讓人感到意外。

根據當當網董事會宣布的內容,俞渝和李國慶將以現金方式收購當當網所有流通的普通股,收購價格為每ADS7.812美元,比7月8日的收盤價6.51美元溢價20%。俞渝和李國慶目前擁有當當網35.9%的流通股份,相當于83.5%的投票權。

當當網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當當準備私有化已有一段時間,并非倉促決定。記者觀察發現,過去一年中,當當網股價最低曾下探至7.49美元,大多數時候保持在8.44美元~14.24美元之間。7月8日收盤,當當網下跌2.54%,盤中跌至6.02美元。顯然,此次私有化讓李國慶“抄”到了過去52周來的最低點。

事實上,李國慶和俞渝對當當網在美國市場的估值不滿已久。李國慶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當當的市值被嚴重低估”,尤其是當聚美優品和京東也在美國上市之后,李國慶更加堅定地這么認為。

當當網是國內幾家電商網站中最早成立的公司之一,曾號稱“中國電商第一股”,早在2010年底就已經在美國上市,股價一度攀升至27美元。但如今當當網5.28億美元的市值跟幾個“后生晚輩”相比,已被數倍甚至數十倍地超越。

王利陽對記者表示,過去幾年當當網股價一直偏低,行業規模看似還行但由于高層謹慎持重,成長比較緩慢,在電商幾次價格戰中不幸跌出了第一陣營。近期當當網股價的大跌,卻讓其抓住了私有化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當當網上市后,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三年虧損,2014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8812萬元,超過上市第一年(2010年)的3080萬元。其背后是當當內在增長模式正在進行三大轉型:從圖書單一品類向綜合電商轉型,從PC互聯網向移動無線轉型,從傳統出版物向數字新業務轉型。

其中數字業務已于今年1月成立獨立公司運作,并與投資合作方接洽。為此,俞渝曾表示,2015年當當會繼續加大在無線、數字業務方面的投入,提升當當的競爭優勢。

近30家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約

同日,歡聚時代也宣布收到董事長雷軍和CEO李學凌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要約提出以每ADS68.50美元的價格,收購當前其尚未持有股份。

截至7月8日收盤時,歡聚時代的股價為58.34美元,市值為33億美元,其過去52周最高價為96.39美元,這意味著歡聚時代股價已大幅下挫,這一私有化價格比最近收盤交易價格要高出17.4%。據了解,以李學凌為首的私有化財團一共持有歡聚時代35.7%的流通股,并擁有大概75.1%的投票權。

王利陽認為,目前YY雖然整體發展平穩,但一直未能成為主導國內互聯網發展的核心企業,國內“互聯網+”愈演愈烈,回國上市的話,YY可獲得更多的國有資源合作機會。

在總市值約17萬億美元的美國資本市場,中概股板塊曾是微不足道的一葉扁舟。2014年一季度末,排名前27位的中概股市值合計僅為1474億美元,不到美國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概股正競相回國上市。今年6月以來,接連有完美世界、世紀佳緣、久邦數碼、易居、人人、世紀互聯等多家企業宣布擬私有化,目前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公司近30家。投行機構指出,政策對企業VIE構架的放開、A股注冊制的落地以及新三板的崛起推動著中概股的回歸。

不過,電商分析人士李彤認為,低價私有化損人不見得利已。放棄紐交所上市的機會成本過高,從私有化到在A股上市,即便一切順利,耗時也要將近兩年。上市后能否融到資、融多少完全沒有把握。此外,也未必能獲得理想的估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當當網 YY 私有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