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3 01:38:1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6月15日,A股開始深度調整,融資余額隨之經歷了從慣性沖高到慢慢回落直至加速下滑的變化過程,6月19日至7月9日,14個交易日凈流出8286.26億元,創兩融歷史上最長最快流出紀錄。所有行業板塊無一幸免,均錄得凈流出,不過個股方面則有15只錄得凈流入。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此輪去杠桿,券商兩融額度得到極大釋放,其可用空間目前已提升至1.22萬億元。如果已經公布的融資計劃全部實施,那么可用空間為1.672萬億元。
去杠桿伴隨A股此輪震蕩始末。
6月12日,上證指數見頂5178.19點,其后進入深度調整。直到7月9日3373.54點見底,區間最大跌幅達34.7%。股價腰斬,甚至跌幅超過70%的個股比比皆是。
此輪調整本由清理場外配資引發,但在大盤的不斷下行中,券商兩融業務也逐漸受到波及。數據顯示,6月19日~7月9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連續14個交易日下降。6月18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見頂2.267萬億元,到7月9日已經減少至1.438萬億元,14個交易日減少約8286.26億元。
創最快流出紀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4年10月10日,即本輪牛市啟動之前,兩市融資余額只有約6400億元。當年12月1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突破8200億元大關。從2010年3月31日兩融業務開展,到2014年12月1日突破8200億元,歷時1133個交易日。僅僅14天,就跌去了1133天的“成果”,這創下了兩融歷史上資金最長最快流出紀錄。
具體來看,在本次融資余額下降的初始階段,6月19日到6月23日,單日下降幅度并不太明顯,6月19日凈流出55.50億元,6月23日凈流出143億元。而6月24日開始,融資資金流出速度明顯加快,6月24、25日分別流出401.86億元和247.56億元。到7月1日時,兩市融資余額已降至2.031萬億元。
7月2日,融資余額下降進入加速階段。當天兩市融資資金凈流出509.02億元,融資余額跌破2萬億大關。7月3日~8日,四個交易日融資余額又分別減少729.17億元,1363.01億元、1443.45億元、1700.19億元。
不過,在單日融資資金凈流出達到1700億元之后,大盤也在次日(7月9日)觸底回升。7月9日,兩市融資余額雖繼續下降180.74億元,但相比此前形勢已經企穩。7月10日,滬深兩市繼續報復性反彈,未停牌個股絕大多數漲停。而在這一天,滬市融資余額出現了6月19日以來首次回升,當天滬市融資買入金額為990.07億元,創7月2日以來最高;融資償還為945.51億元,融資資金凈流入44.57億元(深市數據尚未公布)。
個股方面,7月7日,只有12只個股出現融資資金凈流入。而在7月8日兩市融資余額下降達到1700億元峰值當日,滬深兩市892只兩融標的中,只有農產品、城投控股、洛陽鉬業3只股票出現融資凈買入。
券商公告揭示融資損失
此輪去杠桿有被動因素,也有主動因素。
某券商人士表示,從6月中旬開始,客戶就開始趨于謹慎,但是本輪牛市以來,短期回調常常是中期買點,很多客戶也形成了思維定勢。特別是在5178點上下,部分先期進入的融資客戶獲利豐厚,從來就沒想到強平之類的事情會落在自己身上,所以此輪調整之初觀望者眾多。但當大盤出現連續下跌之時,一些融資者就開始主動平倉,鎖定利潤。而到了下跌中期,許多股票常見開盤跌停,融資者已經無法賣出股票還錢。這樣一來,保證金比例也急速下降。“很多融資者其實是在此輪調整最后兩天被強平掉的,那時候很多股票已經下跌了50%,但觸及強平后,很多人想就地臥倒,可往往沒有機會了。”
一位資深投資者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輪牛市他本來賺了300萬,但一周就回到了牛市前。“此輪調整,有的個股算起來已經七個跌停了。幸好自己的融資倉位不重,被強平了也沒有傷筋動骨。”
國金證券的一則公告或許可以讓投資者看到融資各方損失的冰山一角。7月9日,國金證券發布公告稱,變更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計提標準——“以公司2015年6月30日融資類業務規模測算,公司2015年度提取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2104.30萬元,凈利潤減少1578.23萬元。”
盡管這一數據并不僅僅指融資融券,還包括股權質押融資等,但它也揭示出,部分投資者在A股本次調整中損失慘重。
兩融空間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了融資資金連續14個交易日凈流出后,券商兩融可用空間也大幅增加。
方正證券經過測算后指出,對于兩融業務規模最強的約束條件是凈穩定資金率指標。根據券商截至6月17日已經完成的融資計劃計算,行業兩融上限為2.66萬億元;根據已經公布的融資計劃計算,行業兩融上限為3.11萬億元。
這意味著在6月18日融資余額見頂2.266萬億元時,券商的兩融天花板只有約3940億元空間,而在5月~6月中旬,市場每日融資資金凈增加一兩百億是常態。如果按照每個交易日平均增長150億元計算,只需要26個交易日就可能觸碰到兩融天花板。
而按照7月8日1.438萬億的水平來看,券商兩融可用空間(相較方正證券上述標準)目前已提升至1.22萬億元。如果已經公布的融資計劃全部實施,那么可用空間為1.672萬億元。
方正證券指出,后續以“杠桿資金”為代表的高風險資產依然會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但在各部門的大力扶持下資本市場有望平穩運行,走出震蕩緩升的慢牛走勢。后續投資者信心修復后,大幅下跌后的成長股將重新回歸投資者視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