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3 01:38:1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宇婷
◎每經記者 孫宇婷
在A股本輪長達數周的調整中,深度參與投資的外資機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記者注意到,一眾外資投行由大跌期間的全面看空在上周突然翻多。在高盛的領銜下,大小機構紛紛開始看好A股后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收集數據和機構策略觀點,從具有專業投資經驗的外資機構的角度,為投資者一解A股風云。
A股在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迎來報復性反彈,并出現千股漲停的奇觀。追蹤外資資金流向的數據提供商EPFR搜集數據顯示,在本輪A股調整中,外資攜前期盈利成功提前出逃,并于近期陸續返回A股開始大肆掃貨,數據顯示,近兩周外資總計投入179億美元(1109.8億人民幣)買入中國ETF。
另外,據內部交易數據提供商2iQ Research的報告顯示,得益于近期中國企業高管不斷增持的舉措,內部交易指標得到進一步改善,從而傳遞出股市看漲的信號。
外資精準逃頂并抄底
基金追蹤機構EPFR發布的資金流入流出情況反映了外資對短期內市場波動的預判,資金的進出往往和隨后市場漲跌表現出明顯的正相關性,因此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這一次外資在A股調整中的表現就是一個例證。6月12日,滬指創下7年半新高,以5166點收盤,然而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A股在隨后迎來一輪深度調整,不足四周時間,滬指跌幅超3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EPFR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6月10日的一周里,新興市場基金資金流出總量達93億美元,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71億美元資金流出了跟蹤中國股市的基金。而此前三周中國股票則出現了強勁的資金流入,5月最后一周甚至創下了流入46億美元的紀錄。這些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已獲利并成功逃頂。
截至6月17日的一周時間里,追蹤中國股票的基金繼續外流,規模達到21億美元。算上此前一周,兩周時間內外流資金的規模達92億美元。
不過,這種局面在近期發生了逆轉。從6月19日起,購買中國股票基金的資金呈現回升趨勢,如今已連續兩周呈流入局面。
EPFR數據顯示,7月1日當周,約49億美元資金流入了中國ETF,暗示著海外投資者正在逢低吸納;截至7月8日當周,流入中國股票基金的資金規模達到130億美元,規模創紀錄。7月8日是A股市場這輪調整的最后一天,當日千股跌停,上千家上市公司停牌。
正所謂“絕處逢生”,7月9日、10日兩天,A股跌停個股紛紛絕地反彈,大盤連續兩日收漲。顯然,提前介入的海外資金又一次成功抄底。
公司高管擅長確認底部
除了外資資金流變動情況外,企業高管增減持情況也是一個判斷市場不錯的參考指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來自內部交易數據提供商2iQ Research的報告顯示,追蹤中國企業高管交易自家公司股票動態的一項比率數據顯示,企業高管看漲自家公司股票的程度達到了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2iQ Research研究覆蓋全球1萬2000多只股票。該機構搜集的數據顯示,內部人士買/賣比率過去一周(7月第一周)升至4.3,買入量占總交易量比例已升至大約70%。而就在市場觸頂前的5月份,公司高管以拋售為主,買入/賣出比率降至0.02,6月拋售還在持續。2006年以來,上述比率的月度均值為0.7。2008年10月,該比率曾升至8.8,上證綜指在隨后9個月里幾乎翻了一番。
2iQ執行合伙人Patrick Hable表示,看上去中國企業內部人士看到了買入機會。“該數據逆勢傳遞出看漲信號。從歷史上看,公司高管很擅長確認底部。”
同花順iFind資訊數據顯示,7月6日~7月9日,兩市就有151家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增持,增持金額合計達59億元。也就是說,在上一周,內部人士買/賣比率較7月第一周進一步上升。顯示出底部信號愈發明確。
美銀美林在7月8日的策略報告中表示,美銀美林全球廣度規則(Global Breadth Rule)已觸發買入信號,因為全球多數股市跌破200天和50天移動均線,顯示風險資產逆勢看漲。平均而言,全球股市在買入信號發出后的三個月會上漲6.5%;此外,該行提醒,近期希臘公投結束,建議增加風險敞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