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2 17:31:42
今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務理事、平安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在“2015·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表示,非標跨境交易只是時間問題。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史青偉
每經記者 史青偉
今日,SFI(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務理事、平安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在“2015·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表示,非標跨境交易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要說陸金所面對的挑戰,因為整體業務模式是O2O的模式,最大的風險是線下成本挑戰。
計葵生表示,互聯網金融的價值、機會來自四個方面:1、跨群,結合有錢、沒錢;2、跨地,怎么把不同需求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聯合在一起;3、跨業,很多的發展過去是在一個行業之間的,我們覺得互聯網金融時代更多機會是在跨業的;4、跨境,互聯網金融的價值和機會點一定是跨境的。
而對于最難實現的跨業、跨境交易,計葵生表示,跨業從法律或者監管體系來看,其實比較容易突破。
“為什么很多跨業交易還沒有出來?這是一個標準化的問題。其實資產可以模塊化,它來自哪里?如果經過證券化之后,劣后怎么實現?跨業的交易我覺得很快就會實現。”計葵生表示。
至于跨境交易,由于外匯管制的障礙,面臨很大困難。不過,計葵生認為,非標的跨境交易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發現在華爾街很多機構投資人,對中國的資產,尤其是對中國的非標資產興趣一直在提高。其實,很多人覺得,如果可以拿到國內非標人民幣的資產,興趣是非常非常大的。如果有這樣一個理解出來,那就是機制的問題。機制一有突破,我覺得跨境會非常快。另外,國家也希望給國內投資人更方便的機會投資到國外,也希望給國內投資人更好的機會。國人要投資到國外,一定要使用互聯網,因為其他的渠道成本太高。兩邊的需求越來越提升,在機制方面,我估計半年到一年內,所有基礎的問題都會解決。過兩年,這個市場可能是發展最快的部分。”計葵生稱。
談及風險,計葵生認為,主要風險是線下成本挑戰:“因為我們現在用的整體業務模式是O2O的模式,我們面對的資產都是線下的,做好篩選,風控做好才可以放到線上。O2O的模式挑戰是成本,我們希望未來慢慢地把整個非標資產,包括P2P標準化,靠我們的模型和風控的邏輯,把它一部分放到線上。我估計這個過程可能要2、3年,主要是成本的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