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12 16:53:25
供港標準食品進內地是一項系統工程,該工作將由國家認監委指導,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檢測機構共同參與,通過復制供港食品監管體系,解決供港標準食品監管體系接軌問題。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供港食品通常被貼上質量有保證的標簽。
7月9日,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與江門高新區管委會,在北京共同舉辦供港標準食品進內地座談會暨供港標準食品交易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全國首個供港標準食品內銷平臺落戶江門高新區。
上述交易平臺成立,意味著以后在內地也可以買到供港標準食品了。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境外買奢侈品無可厚非,連醬油這樣的基礎消費品都要去境外買,我覺得是一種恥辱。
據悉,該項目近期將分3年建設。其中,2015年將完成設在江門高新區的交易中心建設,完成第一階段供應商發展,完成北京和廣州、深圳等城市供港標準食品交易測試;2016年完成全國50個重點城市集配中心建設,完成北上廣深城市供應商發展,供港標準食品交易達到200億元采購額;2017年完成100個重點城市集配中心建設,完成7大區域供應商發展,供港標準食品交易達到400億元采購額。
作為平臺建設的直接負責人,許京說,該平臺要做的事,是在確保滿足香港供應的前提下,擴大生產規模和供應商數量,以相同的標準和生產線生產出更多符合供港標準的生鮮,供往內地,使供往內地的生鮮食品真正與供往香港的食品一樣享受同等質量和同等價格,真正做到“同標同線、同質同價”。
一直以來,供港生鮮就是品質與安全的代名詞。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曾表示,供港食品在港抽檢合格率已經達到99.999%。
而且,其實這些食品價格也并不貴。根據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6月10日到14日對香港市場食品零售價格的監測,在調研的12項生鮮產品中,除西蘭花略高于內地同期某知名電商非促銷售價外,其余11項供港食品價格皆優于內地電商售價。
許京說,以番茄為例,供港番茄每市斤的售價為4.71元左右,而同期內地某電商平臺在非促銷時段的售價則為7.8元,可見供港標準食品的價格是內地普通消費者可以接受的。
“北上廣深每一個城市的消費能力都不比香港差,消費者不缺購買力,缺的是正確的引導以及可靠的背書。”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認為,價格問題不用過分擔心,保障食品質量才是這個平臺能否順利運營的關鍵。
據許京介紹,供港標準食品進內地是一項系統工程,該工作將由國家認監委指導,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檢測機構共同參與,通過復制供港食品監管體系,解決供港標準食品監管體系接軌問題。
采購方面,將由各有關部門指導,由社會主體和企業主體共同參與,通過復制供港采購體系,解決市場接軌問題。項目的建設對落實國家擴大消費、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推動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