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歐產能合作加碼 擬對接歐盟3150億歐元投資計劃

2015-07-08 01:02:00

李克強總理在歐洲刮起“李旋風”,給中歐雙方達成了總額近7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及合同,并為中歐經貿往來與產能合作定義了新的內涵。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雯

4天輾轉兩國四地,李克強總理在歐洲刮起“李旋風”,給中歐雙方達成了總額近7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及合同,并為中歐經貿往來與產能合作定義了新的內涵。

今年1-5月,中國對歐非金融類投資42.1億美元,增速高達367.8%。昨日(7月7日),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會上表示,中歐加速經貿合作戰略對接,對歐投資駛入快車道,目前中國正在與歐盟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3150億歐元戰略投資計劃對接,推動中歐產能合作,這也是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的重要議題。

中歐經貿呈三大新亮點

從“中國制造2025”,到“德國工業4.0”、“新工業法國”、“英國制造2050”,中國與歐洲的工業發展規劃都踏在了產業轉型的基調上。

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中歐經貿合作呈現出經貿合作戰略對接加速、中國對歐投資駛入快車道、金融合作前景持續看好等三大新亮點。據沈丹陽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與歐盟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3150億歐元戰略投資計劃對接,推動中歐產能合作。

中國與歐洲的“新工業計劃”相比,都強調了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中國倡導的“亞歐互聯互通”與構建泛歐交通網絡、中歐陸海快線、新歐亞大陸橋等基礎設施項目,亦有許多共通之處。中國正在掀起“互聯網+”的發展浪潮,這又與歐洲單一數字市場建設、歐洲智慧城市建設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對歐非金融類投資42.1億美元,增速高達367.8%,對歐投資進入快速增長期。沈丹陽舉例中國化工收購倍耐力輪胎等案例,指出中國企業在歐投資大項目不斷涌現,同時,中國對歐投資領域又在不斷拓寬,涉及到工程機械、汽車、地產、航運、電信、能源和金融等多個領域。

從金融合作前景來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盟國家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歐盟歡迎中國參與歐洲戰略投資計劃,釋放了與中國加強金融合作的積極信號。

“走出去”產能合作成熱門

與曾經的“貿易”傳統定義不同,“產能合作”日漸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新訴求。

在法國,李克強總理受到對方“罕見禮遇”,換來了中法近50項、總金額近5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更推動中法核電合作邁上了新臺階。在李克強出訪期間,中法共同發表《中法兩國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在更多第三方國家推動核電合作。

法國被公認為核電技術最領先、最安全的國家。而中法兩國在核電領域合作,既能促進中國核電技術、裝備制造產業的全面升級,又能極大提升中國裝備產品的含金量,也為中國核電裝備走向全球市場鋪開了一條坦途。

從最早的大型工程機械,到中國高鐵,再到如今技術含量最高的核電領域,中國裝備出口實現了全面升級,中國外貿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的轉型邁出了重要步伐。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經濟室主任陳新認為,“此次李克強訪歐最大特點是國際產能合作,以前領導人出訪歐洲會關注訂單、關注技術合作,這次直接上升為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國際產能合作’將帶動全球產業鏈的調整,一方面是加強中歐之間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共同與第三方合作。”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司長顧大偉則認為,“以前,中國經濟向外走,主要靠貿易,也就是產品輸出。現在,要搞產能合作,是產業的輸出,是能力輸出。不再是簡單地把產品出口到國外,而是把相關產業整體輸出到不同的國家去,幫助這些國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業體系、制造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張雯 4天輾轉兩國四地,李克強總理在歐洲刮起“李旋風”,給中歐雙方達成了總額近7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及合同,并為中歐經貿往來與產能合作定義了新的內涵。 今年1-5月,中國對歐非金融類投資42.1億美元,增速高達367.8%。昨日(7月7日),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會上表示,中歐加速經貿合作戰略對接,對歐投資駛入快車道,目前中國正在與歐盟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3150億歐元戰略投資計劃對接,推動中歐產能合作,這也是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歐的重要議題。 中歐經貿呈三大新亮點 從“中國制造2025”,到“德國工業4.0”、“新工業法國”、“英國制造2050”,中國與歐洲的工業發展規劃都踏在了產業轉型的基調上。 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中歐經貿合作呈現出經貿合作戰略對接加速、中國對歐投資駛入快車道、金融合作前景持續看好等三大新亮點。據沈丹陽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與歐盟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3150億歐元戰略投資計劃對接,推動中歐產能合作。 中國與歐洲的“新工業計劃”相比,都強調了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中國倡導的“亞歐互聯互通”與構建泛歐交通網絡、中歐陸海快線、新歐亞大陸橋等基礎設施項目,亦有許多共通之處。中國正在掀起“互聯網+”的發展浪潮,這又與歐洲單一數字市場建設、歐洲智慧城市建設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對歐非金融類投資42.1億美元,增速高達367.8%,對歐投資進入快速增長期。沈丹陽舉例中國化工收購倍耐力輪胎等案例,指出中國企業在歐投資大項目不斷涌現,同時,中國對歐投資領域又在不斷拓寬,涉及到工程機械、汽車、地產、航運、電信、能源和金融等多個領域。 從金融合作前景來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盟國家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歐盟歡迎中國參與歐洲戰略投資計劃,釋放了與中國加強金融合作的積極信號。 “走出去”產能合作成熱門 與曾經的“貿易”傳統定義不同,“產能合作”日漸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新訴求。 在法國,李克強總理受到對方“罕見禮遇”,換來了中法近50項、總金額近5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更推動中法核電合作邁上了新臺階。在李克強出訪期間,中法共同發表《中法兩國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在更多第三方國家推動核電合作。 法國被公認為核電技術最領先、最安全的國家。而中法兩國在核電領域合作,既能促進中國核電技術、裝備制造產業的全面升級,又能極大提升中國裝備產品的含金量,也為中國核電裝備走向全球市場鋪開了一條坦途。 從最早的大型工程機械,到中國高鐵,再到如今技術含量最高的核電領域,中國裝備出口實現了全面升級,中國外貿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的轉型邁出了重要步伐。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經濟室主任陳新認為,“此次李克強訪歐最大特點是國際產能合作,以前領導人出訪歐洲會關注訂單、關注技術合作,這次直接上升為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國際產能合作’將帶動全球產業鏈的調整,一方面是加強中歐之間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共同與第三方合作。”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司長顧大偉則認為,“以前,中國經濟向外走,主要靠貿易,也就是產品輸出。現在,要搞產能合作,是產業的輸出,是能力輸出。不再是簡單地把產品出口到國外,而是把相關產業整體輸出到不同的國家去,幫助這些國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業體系、制造能力。”
中歐 產能合作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