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7 00:49: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徐杰
◎每經記者 徐杰
地處杭州城西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被譽為“杭州之肺”,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不過,最近由于該濕地區域旁邊一座立交橋建設的不斷推進,周邊居民質疑項目存在審批、設計、環評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引起爭議的立交橋全稱為杭州文一路地下通道紫金港立交段工程,號稱建成后將是華東地區功能最全、層次最多、規模最大的城市互通立交。而就在日前,周邊居民以行政違法為由,將審批部門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下稱杭州市建委)告上了法庭,法院已立案。
昨日(7月6日),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項目當中涉及到周邊居民爭議的工程已被暫停施工,目前業主正在行使行政訴訟權,不便對外講更多的事情。
居民:審批違反正常程序
2015年以來,隨著紫金港立交橋工程建設的推進,周邊居民越來越感到不安,特別是綠城西溪誠園的業主們,當年他們買下這里房產,看中的就是毗鄰濕地。
王先生(化名)2010年2月份以500多萬元買了綠城西溪誠園的房子,房子緊鄰紫金港立交橋工程。“2014年初,當時有報道說這里要建一個立交橋,隨后公布了簡單效果圖,有一些業主去問,后來就有一個規劃公示出來”。
另一業主代表則告訴記者,除了新建立交橋外,今年5月份,他們發現有五六根樁基的位置距離樓房很近,去現場查看,才發現施工圖上赫然多了兩條長135米,寬20多米的匝道,匝道的出現將導致綠城西溪誠園5幢、8幢、10幢東側受到影響,臨近匝道的還有育華小學、育華中學的教學樓。
隨后,周邊居民不斷向杭州相關部門反映情況。據業主代表向記者出示的一份會議紀要顯示,7月2日上午10點,華東設計院、杭州市建委前期辦、市建委設計處、市規劃局、市環保局、環評單位、1名政協委員、11位業主代表等參與協同溝通。
周邊業主認為,紫金港立交橋項目存在招標、施工以及環評三大問題。比如業主認為,環評未對敏感區住戶代表進行公眾調查就做出結論,并未取得環保部門審批通過,違反了正常的程序。
另一名業主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上并無兩條匝道,但6月2日那個施工許可證上卻標明了匝道。按照程序,只有規劃做了(增加匝道)的變更,走完了全套審查手續,拿到了已變更的規劃許可,才可能有“標明匝道”的施工許可證。
西溪誠園業主向記者出示了杭州市上城區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書》,上面顯示三名代表起訴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其他(城建)行政許可一案,符合法定受理條件,該院決定立案受理,編號為(2015)杭上行初字第75號。
建設單位:按法律途徑解決
根據杭州市政府網站上信息,紫金港立交橋建成后,東西南北實現12個方向全面互通。良渚、三墩、申花板塊的居民來往主城區,就比較方便。這也被認為是華東地區功能最全、層次最多、規模最大的城市互通立交。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現場看到,該立交橋正在建設當中,該項目四周多為居民聚居區和學校,其東北面是育華實驗學校,東南面是育才實驗學校,西南面是蔣村花園,西北面是西溪誠園。
針對居民的質疑,上述會議紀要提及,杭州市建委明確現有施工許可證為原方案,兩條匝道會暫緩施工,并且正為新方案補手續。業主代表要求對方出示施工許可證附圖證明是原方案,否則認定該施工許可證是新方案,即認定施工方擅自審批新增匝道工程。
昨日(7月6日),紫荊港立交橋項目的建設單位、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項目當中涉及到居民爭議的部分已于6月8日暫停施工,目前該案件已走司法途徑,“目前正在準備相關資料”。
記者隨后致電杭州市建委總工程師陳茜,后者稱,該項目的前期推進和設計審批不歸他分管,現在已經走法律程序了,那就按照法律來處理。他還表示已將記者的聯系轉給了宣傳處,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未能收到任何回復。
同時,上述會議紀要稱,杭州市環保局承認環評只是對第一方案的環評,第二方案無環評。環評單位表示,進行公眾調查時綠城西溪誠園敏感地帶業主未入住,所以讓其他無關人士代為簽字,此說法立刻遭到業主代表反對。
“新增”匝道是爭議焦點
紫金港立交橋的施工方騰達建設(600512,SH)是一家上市公司。
根據上述會議紀要,依據《城鄉規劃法》,工程招標前必須要有兩證一書,而騰達建設對外公布中標的時間卻是2014年10月8日,但該項目的工程規劃許可證是2015年4月8日才審批的。
周邊居民質疑的還有施工方案的改變:因為新增兩條匝道,使整個項目在占地、高度、體量上有重大改變,但居民稱看到施工隊2015年3月就進場施工,施工許可證審批時間卻是2015年6月2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得知,2014年10月8日晚間,騰達建設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發出的《中標通知書》,確定公司為杭州市文一路地下通道紫金港立交段工程的中標人,中標價為5.23億元。”
騰達建設還進一步表示稱,該項目中標金額約占公司2013年度營業收入(經審計)的28.24%,占公司2014年1~6月營業收入(未經審計)的59.30%。
7月6日,騰達建設董秘辦有關人士則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公司是施工的總承包,具備了條件就開始施工,“對公司經營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