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7 00:48:51
每經編輯|彭斐
◎每經記者 彭斐
韓商會威海辦事處會長金宗猷預言,“FTA正式實施后,關稅下降,會導致物流活躍,雙方之間的訂單也會增加,這樣兩國之間的往來會更加密切。”
根據中韓FTA,在未來20年內,涉及中國91%稅目、韓國92%稅目的產品關稅將調降為零,這些零關稅產品的貿易額將分別占兩國進口總額的85%和91%。
金宗猷預計,未來隨著關稅減免,中國每年出口韓國需繳納的關稅將減少330億元,這對中國出口企業來講,無疑是一大利好。
與金宗猷這位韓國商人類似,站在中國商人的立場,山東新大東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本昌也對中韓FTA充滿期待。不過在等待具體政策落地時,他等得有些焦慮。
先行先試重在通關便利化
劉本昌的公司主要從事對韓進口貿易,去年貿易額為3.5億元。因為企業實力雄厚,劉本昌時常成為威海當地政府的座上賓。
但讓劉本昌頗為糾結的是,2014年他的企業繳稅5600萬元,如果享受保稅進口政策,其繳納的稅款可以大幅度下降。因此,劉本昌的企業最近陷入了觀望。
和劉本昌持同樣態度的企業主并不少。比如,一位山東港口高層直言,大家都知道中韓FTA是件好事,但在具體政策出來之前,誰都不敢亂動。
不過,有關稅率方面的政策,可能要讓上述企業主們失望了。威海市商務局人士稱,進出口貨物的先行先試不是降關稅,而是通關便利化。
在中韓FTA中,將威海和仁川自由經濟區作為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使之在中韓自貿區框架下的地方經濟合作方面發揮示范和引導作用。
對于如何示范,參與中韓FTA談判的人士稱,這需要威海“先行先試”,這個權限很大,但探索之路比較艱難,既要爭取國家的支持,還要和韓國方面進行談判。
威海市商務局人士表示,“現在威海毫無疑問是先行先試試驗田角色,我們也在爭取省委省政府、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
但在政策落地之前,威海首先需要和仁川進行談判,共同探索。“兩國達成的協議都在籃子里,但作為示范區,威海、仁川兩個城市是要嘗試協議之外的東西。”上述參與中韓FTA談判的人士解釋。
在威海市商務局人士看來,威海與仁川方面的談判,只是整個中韓FTA談判的一小部分,兩國平等地拿出一個地方做示范區,對兩國都是有益的,而且船小好調頭,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跨境電商出口破1500萬
據了解,作為威海打響中韓自貿“先行先試”的第一槍,中韓海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務運行3個月以來,業務量不斷攀升,截至6月3日,威海海關共驗放跨境電商清單34213票、出口總值243.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突破1500萬元。
尤其是上述業務運行的第三個月,業務量出現激增,當月驗放跨境電商清單15791票、貨值107.5萬美元,較運行首月分別增長133%和112%。
此后的6月20日,青島海關同意威海海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進口,威海市成為繼青島、煙臺后,山東省內第三個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進口的城市。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跨境電商業務只是威海先行先試的第一步,“威海和仁川談成的,可能就先在這兩個地方試,當然兩地如果試行得比較好,就會在兩國其他地方進行推廣,那樣就沒有地域限制了。”
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研究室主任張建平表示,兩國政府效仿當初的“深圳-香港”模式,先行圈定威海和仁川作為合作示范區,成功后再復制、推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