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hua)社 2015-06-23 14:24:16
時(shi)至今日,我(wo)國西部山區依(yi)然存在類似(si)的貧困景象,與之印證(zheng)的是(shi)一(yi)組沉重的數字:當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東部發達(da)省份“富(fu)可敵(di)國”的同時(shi),我(wo)國每天(tian)收(shou)入約1美元(yuan)的貧困人群超(chao)過7000萬。
四川省(sheng)大涼山區美姑縣拉(la)木阿覺鄉馬依村的幾名孩子站在村里的一處空地上(3月25日攝)。新華(hua)社發
原標題:“中國式扶貧”面臨歷史大考
貧困人群(qun)超7000萬,經濟發展的(de)“減貧效(xiao)應”逐年遞減
新(xin)華社北京6月22日(ri)電(記者林暉)26歲的(de)小伙子蘭(lan)金(jin)祥背著幾個月大的(de)兒子,兩條(tiao)(tiao)紅(hong)布帶(dai)交叉打在胸前。他的(de)身后,是(shi)(shi)用樹(shu)枝、竹片(pian)拼成的(de)茅草房,木條(tiao)(tiao)上掛滿(man)被煙火(huo)熏黑的(de)毛絮,所謂的(de)“門”就是(shi)(shi)一塊由竹篾編成的(de)“板(ban)”……
這是記者(zhe)近(jin)日(ri)在國家級貧困縣貴州荔波采訪時見到的一幕。時至今日(ri),我國西(xi)部山區依(yi)然(ran)存在類似的貧困景(jing)象,與之印證的是一組沉重的數字:當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ji)體、東部發達省(sheng)份“富(fu)可敵國”的同(tong)時,我國每天收入約1美元的貧困人(ren)群超過7000萬(wan)。
改革(ge)開放以來(lai),我(wo)國政府(fu)主導的(de)(de)大規模開發式(shi)扶(fu)貧(pin)戰略成(cheng)效顯(xian)著,走出一條廣受世界贊譽的(de)(de)“中國式(shi)扶(fu)貧(pin)”道路,從1978年到2014年,累(lei)計減貧(pin)逾7億人。隨(sui)著2020年全面建(jian)成(cheng)小康社會的(de)(de)節點不斷迫近(jin),“中國式(shi)扶(fu)貧(pin)”又面臨著一場嚴峻的(de)(de)歷(li)史大考。
從當前貧(pin)困形勢看,“多(duo)、廣、深”的貧(pin)困現狀依(yi)然不容樂觀(guan)。
貧困人(ren)口(kou)數量多。2014年(nian)全國農村貧困人(ren)口(kou)為7017萬(wan)人(ren),其中河南(nan)、湖南(nan)、廣西、四川(chuan)、貴州、云南(nan)6個省份的貧困人(ren)口(kou)都超(chao)過500萬(wan)人(ren)。
貧(pin)困區(qu)(qu)域分布廣。全國不僅有(you)14個連片(pian)特困地區(qu)(qu),除京津滬3個直轄市外,其余28個省級(ji)行政(zheng)區(qu)(qu)都(dou)存(cun)在(zai)相當數(shu)量的生(sheng)活在(zai)貧(pin)困線以下的群眾。
貧困程度依(yi)然深。全國還有20多萬(wan)(wan)人用不上電,數千萬(wan)(wan)農(nong)村(cun)家庭(ting)喝(he)不上“干(gan)凈水(shui)(shui)”,全國還有7.7萬(wan)(wan)個(ge)(ge)建檔立卡(ka)的(de)貧困村(cun)不通(tong)客(ke)運(yun)班車,83.5萬(wan)(wan)個(ge)(ge)自然村(cun)中,不通(tong)瀝青(qing)(水(shui)(shui)泥)路的(de)自然村(cun)數33萬(wan)(wan)個(ge)(ge),占39.6%。貧困人口(kou)中因疾病導致貧困的(de)比重超過(guo)40%,需要搬遷的(de)貧困人口(kou)近1000萬(wan)(wan)。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發(fa)展的(de)(de)“減貧效(xiao)應(ying)”逐年遞減,與過去(qu)相比(bi),同樣的(de)(de)投入、同樣的(de)(de)方法(fa)難以取得應(ying)有的(de)(de)“產出”。專家認為,“中國式扶貧”有必(bi)要在(zai)以往成功經驗(yan)的(de)(de)基礎上,進一(yi)步改革創新(xin),走(zou)出一(yi)條適應(ying)新(xin)形(xing)勢的(de)(de)扶貧之路(lu)。
——從粗放(fang)“漫(man)灌”到(dao)精細“滴灌”。國務院(yuan)扶(fu)貧(pin)辦(ban)主任劉永富說,貧(pin)困人(ren)口(kou)致貧(pin)原因(yin)各不相(xiang)同,有(you)的(de)讀不起書,有(you)的(de)看不起病,有(you)的(de)住危(wei)房,有(you)的(de)沒有(you)勞動能力(li),有(you)的(de)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胡子(zi)一(yi)(yi)把(ba)抓”,而(er)要(yao)“一(yi)(yi)把(ba)鑰匙開一(yi)(yi)把(ba)鎖(suo)”,精準扶(fu)貧(pin)、精準脫貧(pin)。
——從各部(bu)門“單打獨斗”到“握拳(quan)出擊”。“每年(nian)各行各業的(de)扶貧資金(jin)不少(shao),但我們以(yi)往條(tiao)條(tiao)管理的(de)方式,使得錢到了地方比較分散。就(jiu)像燒(shao)水,總是(shi)在五六十度。”中國(guo)國(guo)際扶貧中心副主任黃承偉坦言,“要想燒(shao)開,必須加火,把全部(bu)資源(yuan)集中起來(lai)。”
——從政府“一(yi)己之力”到全(quan)社會“共同(tong)面對(dui)”。從去年(nian)開始,我國將每年(nian)的10月17日(ri)設為“扶(fu)貧(pin)日(ri)”。國務院扶(fu)貧(pin)辦副主(zhu)任鄭文凱(kai)介紹,“1017”諧音為“邀您一(yi)起”,意在最廣(guang)泛地(di)動員全(quan)社會力量投(tou)入(ru)扶(fu)貧(pin)濟困(kun)工作(zuo)。
——從“可(ke)有可(ke)無”到(dao)“硬性考(kao)核(he)”。“以前地(di)方(fang)上政(zheng)績考(kao)核(he)多以GDP論英雄(xiong),扶貧工作干得好沒(mei)獎勵,干得不好也沒(mei)有處罰。”中國(guo)人民(min)大學反(fan)貧困(kun)(kun)問題(ti)研究中心主任汪(wang)三貴說,隨著各(ge)地(di)改革(ge)貧困(kun)(kun)縣考(kao)核(he)機制,提(ti)高貧困(kun)(kun)人口生(sheng)活水平和減少貧困(kun)(kun)人口數量成(cheng)為考(kao)核(he)“硬指(zhi)標”,扶貧開(kai)發將從“可(ke)有可(ke)無”轉為“主要工作”。
專家同時認(ren)為(wei),對(dui)貧(pin)困問(wen)題的(de)艱巨性(xing)、長期性(xing)和復雜性(xing)要有更深刻的(de)認(ren)識。“全面(mian)建成小(xiao)康社會,并不(bu)是(shi)所有人都(dou)達(da)到(dao)同樣(yang)的(de)發展階(jie)段(duan),東(dong)部(bu)地區(qu)(qu)的(de)小(xiao)康標(biao)準和西(xi)部(bu)地區(qu)(qu)的(de)肯定不(bu)一樣(yang)。”汪(wang)三貴表示,“比較現實的(de)目標(biao)是(shi),到(dao)2020年(nian),目前7000多萬貧(pin)困人口的(de)生活水平都(dou)達(da)到(dao)貧(pin)困線以上,實現不(bu)愁吃(chi)、不(bu)愁穿,保障義務(wu)教育(yu)、基本醫療和住房。”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ben)站(zhan),可(ke)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ying)關(guan)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