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5 00:28:5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于垚峰 發自鷹潭
◎每經記者 于垚峰 發自鷹潭
銅產業是江西省鷹潭市的主導產業,全市現有規模以上銅及涉銅企業約80家,2014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00億元,銅材產量222萬噸,約占全國的15%。鷹潭銅產業雖然取得較大成效,但也面臨著一系列困難,產業結構仍然不優,銅產業層次不高,2014年1~9月,全市銅材產量170萬噸,其中初中級加工銅材占一半以上,持續發展壓力加大。此外,企業技術含量普遍不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鷹潭銅產業發展。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展開了調查,試圖剖析困擾當地銅產業發展的問題及相關企業轉型的方向。
依托亞洲最大的銅企江西銅業(600362,SZ),鷹潭承擔著江西全省銅產業布局和打造“世界銅都”的重任。不過,受經濟下行以及國際銅價持續走低影響,鷹潭銅加工企業普遍陷入虧損的困境。
近日,記者來到鷹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鷹潭高新區)及其下轄貴溪工業園看到,園區內的不少銅加工企業處于關門狀態,在產的銅企也都減少了產量,裁減了員工。貴溪正發銅業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銅企處境艱難,生產虧損,不生產也虧損。
卓創分析師孫克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國際銅價下跌影響,國內部分銅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小了,不少加工企業選擇了逃離行業,這對銅產業上下游都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鷹潭高新區:很多企業只開一條生產線
5月12日上午,記者在鷹潭火車站,搭上了一輛前往鷹潭高新區的順風車。這輛順風車是一部大貨車,司機是一位4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名叫趙寶文,正要去鷹潭高新區的一家企業裝一批貨物。
趙寶文是鷹潭本地人,開了有十多年的貨車,剛剛從距鷹潭火車站不遠的一個家具城給人送完貨,又接到了鷹潭高新區內一家銅加工企業的電話,讓他送一批銅材。“這是這個月第一單銅加工企業的業務,好久沒有接到他們的送貨單了。”趙寶文說,鷹潭高新區有幾十家銅加工企業,前幾年他一直在給園區的銅企送貨,但從去年開始,不少銅加工企業關門停產,或者縮減了產量。“業務量不多,我也不能坐等,就在市區找些運輸的活兒干。”
鷹潭高新區里的銅加工企業是否真如趙寶文所說,大部分都停產了呢?在抵達高新區后,記者實地走訪了部分銅加工企業。
時值中午,記者首先來到江西宏磊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宏磊),只見企業的大門緊閉,并無工人進出,公司值班室的保安告訴記者,他并不是這個公司的員工,而是由保安公司派到來這兒上班的,所以對企業的經營生產狀況并不了解。“聽說這兩個月是在檢修設備,所以工人放假了。”
江西宏磊是宏磊股份(002647,SZ)的全資子公司,公司2014年報顯示,江西宏磊虧損1840.3萬元。宏磊股份董秘趙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宏觀經濟影響以及銅價走底,江西宏磊業績出現了下滑,目前正在進行設備檢修,計劃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手段,讓企業實現盈利。
記者隨后來到與江西宏磊一路之隔的江西勝華銅業有限公司,公司的保安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已經停產了,工人都回家了。“現在效益都不好,都沒有把心思放在經營上。”
一家銅企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記者介紹,現在整個園區在產的銅加工企業不到十家,有一半多的企業處于停產狀態,而那些在產的企業,很多都是只開了一條生產線,基本上沒有哪家能夠做到滿負荷生產。
不過,鷹潭高新區管委會對上述說法予以否認。據鷹潭高新區管委會提供的材料顯示,目前園區有銅企業28家,2014年23家規模以上以上銅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0億元,同比增長19.6%;實現利稅總額15.4億元,同比增長25.5%;銅產業完成產量69.98萬噸,增長14%。
在一家名為興業電子的銅加工企業,記者看到,這里工人和車輛進進出出,廠房內傳來機器的轟鳴聲,這些跡象都顯示著,這家企業正在生產。
但該公司一位工人告訴記者,雖然這里還在正常生產,但是生產線比以前少了,工人也減少了三分之一。并且聽說公司準備遷到俄羅斯去,因為這里的效益不行。
貴溪工業園:銅拆解企業落成數年未開工
鷹潭市與其下轄的貴溪市相距不過十幾公里,兩地的工業園幾乎已經連接,貴溪工業園區也有數十家銅加工企業。
記者在貴溪工業園看到,園區企業還是以銅加工企業為主,但是大部分銅加工企業都處于關門狀態。在貴溪大金銅業有限公司,只見鐵門緊閉。據保安說,公司從去年下半年就停產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復產,主要是因為效益太差。
隨后,記者又來到貴溪市旺通銅業有限公司,公司大門處貼著一張通知:各科室車間,由于今年以來生產、市場不景氣和資金困難等多種原因,經公司總經理辦公會決定,一車間、二車間生產人員放假,管理人員和倉管人員照常上班,其他生產員工放假,時間是2014年10月1日開始,上班時間另行通知。通知的落款時間為2014年9月。
在旺通銅業公司食堂里,記者只見到有十個左右的工人在用餐,食堂的工作人員說,這些用餐的都是倉管人員,由于不生產了,生產線上的工人都沒有來上班。
記者在貴溪工業園連續走訪了五六家銅加工企業之后,才發現一家名為貴溪正發銅業有限公司的企業正在生產。在公司總經理辦公室,陳總經理談到現在的經營狀況時,顯得很是無奈,他說,周邊不少企業都停產了,現在“生產虧損,不生產也是虧損。”
江西銅業今年2月將總部遷到了南昌,在此之前,其總部一直設在鷹潭貴溪。因此,鷹潭和貴溪都承擔了江西銅產業布局的重任,圍繞江銅的上下游產業做配套文章。
2010年,江西鷹潭銅拆解園加工區正式開園投產。當時,江西省媒體稱,鷹潭銅拆解園的開工,使鷹潭市向“世界銅都”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對促進江西省資源節約型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緩解銅資源緊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按照當初的設想,鷹潭銅拆解加工區的設立為江銅集團進口廢銅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拆解加工區與江西銅業集團公司貴溪冶煉廠毗鄰,拆解區的廢銅主要是為江西銅業集團公司貴溪冶煉廠提供生產原料。“好景不長,2014年,銅的價格大幅下跌,銅拆解企業生產的銅,賣不到好價格,因此很多企業從去年開始,就停止生產了。”銅拆解園內一家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驅車在園區內轉了一圈后發現,園區內大部分做銅拆解的企業都已經關門。在貴溪同順金屬有限公司,門衛告訴記者,這個企業成立有好幾年了,但是一直沒有生產。“工廠的老板是貴溪本地人,具體什么原因不清楚,反正是從來沒有生產過。”
甚至還有一些銅拆解企業,變成了當地公路養護隊的辦公場所。
《《《
行業篇
原材料價格倒掛銅加工企業同質化競爭加劇
讓銅加工企業陷入“生產虧損,不生產也虧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銅材價格的倒掛。一位銅加工企業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2014年以來,市場需求清淡,庫存積壓,價格倒掛。
銅價連續4年下行
該負責人列舉了去年4月銅市場的行情,當時廢銅國內價格大概是4.3萬元/噸,而國際價格是6600美元/噸,折合人民幣約4萬元人民幣/噸,加上關稅約4500元/噸。“在不包括運費的情況下,廢銅進入國內的成本已經超過國內廢舊銅價,倒掛明顯,貿易商運到國內的廢銅是虧本的,因此國內廢銅進口疲軟。”“價格是這個行業的風向標,2011年至2012年是銅市場最好的時期,國內廢銅價格達到6.4萬元/噸,但隨后一直往下跌。”上述負責人表示,2014年,廢銅價格一路下探,最低到了4萬元/噸,價格不斷下行,說明整個行業比較困難。
銅加工的主要成本是“銅價+加工費”,按理說受銅價影響不會太大,但一家銅加工上市公司董秘向記者介紹,以漆包線為例,原來涂在銅線上的一層油漆,都可以按銅價賣,銅價下跌,自然這一層利潤就降低了。
此外,銅加工企業進貨后,由于銅價仍不斷下行,導致加工后的銅材成本高于市場現貨價,也導致企業虧損。
企業面臨一次洗牌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預計今年銅加工行業依然維持下行狀態,行業競爭加劇,銀行放貸意愿下降,兩極分化愈發嚴重。
至于銅拆解方面,麻智輝表示,受累于美國經濟疲軟導致的廢銅進口成本增加與國內精煉銅價格偏低,銅拆解企業盈利依然不容樂觀,企業面臨的壓力巨大。
卓創分析師孫克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利潤空間的大幅縮水,讓不少銅加工企業選擇了逃離行業,在尋找一些高附加值產業時,往往又會陷入選擇性錯誤,加上資金鏈的壓力,最終讓這些銅企經營雪上加霜。
銅加工產業效益低下與加工成本上升亦有很大關系。據鷹潭工業園一家銅企負責人介紹,原材料、能源、勞動力及環境成本的全面和持續上漲,使絕大多數銅加工企業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緣徘徊,虧損面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銅加工業領域的投資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投資項目產品方案雷同,加劇了國內市場銅加工材的同質化競爭。而且,銅材加工費持續走低,加工企業微利運行甚至虧損,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困難。
“同質化競爭必然要淘汰一批落后的產能,銅加工企業面臨一次洗牌的過程,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卓創分析師孫克文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銅價仍然會維持偏弱震蕩的格局,基本面要出現改觀,至少需要到2016年以后。
《《《
轉型篇
從業十年銅老板的互聯網轉型夢
◎每經記者 于垚峰 發自鷹潭
坐在辦公室看著A股的K線圖,陳方正(化名)發現,但凡沾上“互聯網+”概念的股票,價格都飛了起來。
陳方正是鷹潭一家銅業公司的董事長,2006年被鷹潭市招商引資到當地開辦銅加工企業,距今已經是第10個年頭了。期間,陳方正的手下有30多名員工,經營銅板、銅線等銅產品的加工,每年的產量也能達到8000噸。
不過,受到全球銅產業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陳方正的企業利潤越來越少,2014年底,公司開始虧損。
此時,陳方正發現,傳統的銅加工行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公司必須要轉型。他們的下一個方向就是向新興的“互聯網+”發展,致力銅聯網平臺的建設與開發,服務于銅產業鏈上的企業。
十年銅加工
陳方正是浙江溫州人,在來鷹潭開辦銅業公司之前,就在溫州從事銅加工方面的生意。2006年,經朋友介紹,來到了鷹潭,開辦了這家公司。
“當時選擇來江西鷹潭做銅加工,主要看中了江銅在這里,當地又在大力發展銅產業。”陳方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的主要人脈和客戶都在溫州當地,因此即使到了鷹潭,他的產品銷售,仍然是發往溫州。
事實上,陳方正將銅加工企業從溫州遷到了鷹潭,與浙江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等產業不無關系,當時恰逢江西鷹潭為依托江西銅業承擔著全省銅產業布局,因此,浙江省一大批銅企順勢將生產基地遷到了江西鷹潭。
剛剛進入鷹潭的前兩年,陳方正就遇到了銅行業的黃金時期,2007年,倫銅的價格曾經沖高至8750美元/噸。雖然只是賺加工費,但是陳方正看好銅價的持續上升趨勢,儲備了一些銅材,因此獲利不少。
好景不長,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際銅價一路下跌,探至3000美元/噸,一大批銅企直接關停。陳方正也在這波沖擊中,損失慘重。
“當時直接停工休息了,加工已經沒有利潤了。”陳方正說,那個時候已經不敢輕易接訂單了,接了訂單生產也會虧損。
每一次暴跌之后,都需要漫長的周期才能得以復蘇。不過陳方正堅持下來了,公司產能也逐步開始提高。最多的時候,公司年銅產品產量能夠達到一萬噸。
銅價的升跌有如四季輪回一樣,一個上漲周期之后,又迎來了回調。2014年,國際銅價再次迎來大跌,一大批銅加工、銅拆解企業又停產了。“其實早在上一次金融危機的時候,許多企業就開始考慮轉型,多元化發展。”陳方正說,進入2015年,也就是他到鷹潭做銅加工的第10個年頭,終于開始考慮轉型了。
觸碰互聯網
陳方正說,早在去年,就有朋友邀他投資互聯網金融,這是一個他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對此并不熟悉,因此沒有參與。
“我是做實業的,總認為互聯網金融容易產生泡沫,未來難以駕馭。”陳方正說,經歷了這么多之后,他終于想通了,高科技、互聯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決定投身互聯網行業。
確定目標之后,陳方正招兵買馬,召集了一批互聯網人才。他表示不會拋棄銅業,只是把銅業與互聯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打造一個銅聯網的平臺。
陳方正開始做互聯網,其他銅企也開始轉型。
江西同心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孟表示,鷹潭高新區的不少銅加工企業,重心已經從銅加工轉向了房地產、商貿等產業。
據知情人士透露,鷹潭高新區內多家銅加工企業,都在鷹潭市有房地產或者商貿中心等項目,這些銅加工企業,在當初被招商引資進來時,當地政府就相應的會給這些企業配套一些住宅或商業用地。“相比銅加工,房地產行業具有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回報,因此,不少銅企負責人開始轉型做房地產。”
不過,眼下業內有企業又開始看好銅加工的未來。貴溪工業園內的江西銅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呂佩菲同時還是貴溪融信達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江西匯誠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打理著數家企業。呂佩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名下的房地產項目已經全部結束了,銅加工行業的前景趨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