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5-21 02:12:39
成都蓬勃發展的動力,天府新區內勃勃的生機,令韓方企業家興致盎然,時而掏出手機自拍,時而拿出隨身的筆記本做著記錄。“我被現代成都深深震撼。”一位韓方嘉賓在參觀過程中由衷感慨。
每經編輯|王楠
◎成都商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報道組記者 王楠
昨日,前來成都參加由中國每日經濟新聞和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2015世界知識論壇·中韓企業家高峰論壇”的百余名韓國企業界掌門人,沿成都中軸線一路向南,參觀考察了成都市規劃館、天府高新視窗和天府新區。
成都蓬勃發展的動力,天府新區內勃勃的生機,令韓方企業家興致盎然,時而掏出手機自拍,時而拿出隨身的筆記本做著記錄。“我被現代成都深深震撼。”一位韓方嘉賓在參觀過程中由衷感慨。
規劃館里的自拍 “太美了,我情不自禁”
“哇,太美了。”“這是成都全景?”“綠水環繞,真好。”……
成都市規劃館是昨日商務考察團的第一站。步行上二樓,首先等待著嘉賓們的是一組成都老照片,府南河、廊橋、九眼橋等美景,令不少韓國嘉賓駐足觀看;而后一組現代成都的圖片,更是令不少韓國嘉賓贊嘆,“以前是靜靜的美,如今的成都在歷史沉淀里還有著濃濃的現代感。”
剛剛走上三樓,一個巨大的綠色沙盤就眼前,在燈光的映射下,異常美麗。參會的嘉賓們快步走上前,三三兩兩開始討論,也有不少人掏出了手機合影,沙盤前的圍欄邊頓時顯得有些擁擠。
一位身著淺藍色POLO衫的男士,看準了一個空隙,快步上前,拿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舉過頭頂,來了一張自拍。此舉一出,不少嘉賓也放棄了請同行拍照的計劃,用手機自拍起來。“這個沙盤太令人震撼了,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城市,竟然建設得秩序井然,而且綠水環繞,成都的規劃做得很好。”引領這股自拍浪潮的德成女子大學校教授金慶黙沒有掩飾自己對成都的喜愛,“這里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想自拍。”
沙盤令考察團贊不絕口,成都規劃的宣傳片則給他們帶來了更多實用信息。觀看宣傳片時,不少嘉賓記錄著宣傳片內的信息,還有嘉賓用相機全程錄下了宣傳片,“我想抽空看得更仔細一點,這里有很多有用信息。”
宣傳片播放一結束,考察團的嘉賓們又自發地聚集到沙盤旁,向身旁的工作人員了解成都區域規劃方面更詳細的內容。本來安排為半小時的行程,延長到了40分鐘。
行車途中的掌聲看過老成都,驚訝新成都
離開成都市規劃館,考察團一行驅車前往位于天府軟件園內的天府高新視窗。途中,成都市投促委在車上為嘉賓們播放了“財富之城,成功之都”宣傳片,從“五大興市戰略”的角度介紹了成都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原因。播放至“成都有接軌國際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時,屏幕上出現了成都獲得的“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牌子,不少嘉賓鼓起掌來。
這并不是行車途中唯一的掌聲,車輛行至環球中心時,當嘉賓聽說這是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筑后,掌聲再次響起……
車上響起掌聲的次數,已經記不清,只有考察團嘉賓們臉上的笑容,訴說著他們的滿意和興趣。“這扇門上是老成都,門后是成都的新時代。”抵達天府高新視窗大門口,這一次考察團面對的是一扇印有老成都地圖的大門,當聽到錦里和寬窄巷子也在地圖上時,一位韓方嘉賓非常興奮,“我以前去過那兩個地方,很成都;今天看到的是現代成都,那里是成都的歷史,這次抽空我還要去。”
當大門打開后,不少嘉賓并沒有立馬走進“成都的新時代”,而是伸出了雙手,撫摸門上的地圖,感受著成都的歷史脈絡。實現會社的代表樸珉洙在門口靜靜地站了1分鐘,“站在這里,真有一種歷史與未來的交錯感,這扇大門的解說非常有新意。看過老成都,才會被現代成都深深震撼。”
飛速變薄的名片嘉賓對天府新區很感興趣
考察團的最后一站,放在了去年剛剛晉升為國家級新區的天府新區,這里代表著成都的未來。為了讓前來參觀的考察團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這一站的時間最長,為一個小時,“這里是未來成都和四川發展的重點區域,還處于建設中,更需要通過中韓企業家高峰論壇這樣的機會和平臺向外界推廣。”
作為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推薦人,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副主任姜斌昨日在現場忙個不停。簡短的介紹結束后,就進入了交流階段,姜斌的身邊一直圍滿了考察團的嘉賓們,“這里目前的建設情況如何?”“已經入駐了多少企業和項目?”“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哪些?”“可以享受哪些政策?”……交流階段,姜斌連一口水也沒喝上,一直在解答問題,手里厚厚的一疊名片也在飛速變薄,“不僅是我一直在忙,我帶來的工作人員也都沒閑著,大家對成都科學城周邊的規劃都很感興趣,想知道這里將重點發展的產業,以確認自己是否合適投資。”
來自韓國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也向姜斌頻頻發問,“他提了很多問題,幾乎是想把天府新區的情況摸透,看得出來他對新區的未來也非常感興趣。”姜斌說。
韓國每經傳媒集團會長、世界知識論壇發起人張大煥在結束昨日的考察后,也表示非常滿意,“這次的商務考察安排得好,成都對論壇給予的支持巨大,相信這次的交流能夠增強兩地之間的了解和交流。”在他看來,中國西部正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希望有更多的韓國企業借此次機會看到更真實的中國西部,參與到中國西部的發展中來,實現雙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