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0 01:19:47
每經編輯|成都商報記者、每日經濟新聞聯合報道 記者 任宏偉 實習生 猶黎
天娛絕對是中國娛樂版圖中重要的一塊,而趙暉幾乎參與了每一個大制作。對于中韓之間的文化交流,他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現在很多圈內人覺得總是韓國藝人來中國淘金,可很少見到中國藝人去韓國發展。其實我覺得營不營銷藝人到韓國并不重要,最核心的是你能否給別人帶來新的文化娛樂方面的東西。”
比如韓劇在全球的影響力,并不是說他們在世界上賣一兩個藝人。“他賣的是一種新的韓國價值觀、文化體系里面的東西。”他表示。
天娛和韓國方面的合作很多,從藝人培訓到跨國演員,談及與韓國娛樂公司合作的初衷,趙暉坦言:“其實很簡單,第一是因為韓國在韓劇、藝人培養等方面做得比較完善,我們首先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跟他們一起合作;第二,像合拍電視劇還有聯合打造偶像團體,去搶占中國和韓國兩個市場,做更大的商業拓展。”
至于備受爭議的“練習生”,趙暉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讓藝人在年輕時候就有一個系統的鍛煉,不管是唱歌還是跳舞各個方面能有長遠規劃,這是非常科學的。其實我們也在做一些和練習生相關的培訓,也許從今明兩年會有更多練習生的嘗試。”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韓國,“粉絲經濟”已經成為重要的話題不可忽視的議題。《爸爸去哪兒》便是精準抓住了“粉絲經濟”。上映后它的票房固然驚人,但也受到很多觀眾、圈內人士的批評,覺得制作太粗糙,只是為了票房而忽略了制作水準。
對于電影《爸爸去哪兒》所受的批評,他直言持批評態度的觀眾基本都是屬于思想比較傳統的類型。“首先法律上沒有規定不能這樣做,所以它是不違法的;第二,消費者心甘情愿花錢買票進去看,并且看完之后歡天喜地全家都高興,這不是我們綁架消費者的行為,而是消費者主動選擇的行為;第三,從電影的發展史上來看,沒有人規定電影必須是什么什么樣的,我們一定要尊重并且去鼓勵新鮮事物的產生。”
趙暉指出,“我們之前覺得手表必須要有什么什么,但是為什么蘋果推出了手表之后我們要說‘買買買’呢?為什么我們能接受其他行業的創新,不能接受電影行業的創新呢?我既沒有違法也沒有違規,而且消費者看了很高興,口碑還很好,那我就沒錯。”
成都商報記者、每日經濟新聞聯合報道 記者 任宏偉 實習生 猶黎
更多內容詳見每日經濟新聞網站:www.jzqfr.cn;
微信號nbdnews;
微博@每日經濟新聞;
會務咨詢電話:028-8651638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