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9 01:50:08
截至2014年10月底,各被審計單位通過上繳國庫、歸還原資金渠道、補征稅款、收回貸(借)款、調整賬目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1062.5億元,依法依紀處理1454人。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審計署1月16日發布今年第1號公告,向社會公布了對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根據公告,截至2014年10月底,各被審計單位通過上繳國庫、歸還原資金渠道、補征稅款、收回貸(借)款、調整賬目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1062.5億元,依法依紀處理1454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被處理人數為2006年以來最多的一次。審計署新聞發言人表示,相較往年,“此次公告的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效果最好、力度也最大。”
1454人被依法依紀處理
據審計署新聞發言人介紹,從2006年起,審計署對每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的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反映問題的整改情況,都在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后,向社會公告。
2014年中,審計署密集發布了對中央部門、大型國企、國有金融機構、專項資金的18份審計公告。隨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7月2日劃定整改“時間表”,要求各部門“不折不扣”整改。
“相較而言,此次公告的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效果最好、力度也最大。”審計署新聞發言人表示,截至去年10月底,大部分違法違規問題得到糾正,各被審計單位通過多種方式,整改問題金額1062.5億元,挽回和避免損失33.9億元。
在整改的同時,有關部門還根據審計建議,制定完善規章制度3122項。另外,此次問責的力度也非常大,根據公告,審計發現的案件線索及其他問題移送有關部門查處后,已有1454人被依法依紀處理。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2006~2009年4年間,審計署公布的因整改被處理的人數均不超過300人。2014年初公布的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整改情況顯示,有1204人被依法依紀處理,而此次公布的處理人數又增加200余人。
審計署新聞發言人稱,此次審計整改效果和力度超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 “國務院明確各相關地方、部門和單位‘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責任人。”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指出,“這一制度將審計工作問責落實到具體的領導身上,增強了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從而提高了審計問責的力度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紓解了我國審計工作長期存在的問責追責機制不夠嚴厲的問題。”
集中公布38部門整改情況
在公布整改情況的同時,審計署還首次集中公布了38個中央部門單位的審計具體整改情況。
根據公告,此前審計發現38個中央部門及其所屬單位違反財經制度規定問題93.04億元,截至2014年10月,已經整改80.46億元,占86.5%;制定、修訂123項內部規章制度,涉及財務預算、政府采購、“三公”經費管理、資產管理和內部監督等方面。
例如,對林業局、民航局、中科院等下屬單位違規建設樓堂館所或超標準占用辦公用房的整改情況進行了通報。對4個單位違規組織出國考察問題、14個部門本級和13個所屬單位公務用車配備超編制問題、4個部門本級和6個所屬單位違規公務接待問題的整改情況分別給予了通報。
此外,在政府性債務審計方面,對違規由政府擔保或不合規抵押融資157億元問題,有關地方已整改146.24億元;對違反合同約定將108.62億元債務資金用于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或其他項目建設等問題,有關地方已整改99.84億元。
在審計署新聞發言人稱,雖然這些年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效果很好,但很多問題產生的根源并沒有完全消除,今后還將不斷加大審計力度和追責問責力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