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5-01-08 09:20:18
我國企業已完全掌握適用于12英尺和14英尺燃料組件的控制棒驅動系統關鍵技術,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實現了核反應堆“心臟”的自主化和國產化。
中核科技:中核旗下高端閥門制造企業
中核科技 000777 機械行業
研究機構:上海證券 分析師:潘貽立,王昊 撰寫日期:2014-12-15
投資摘要。
特閥業務穩定增長,借助核電優勢業績拉升有待顯現。
伴隨核電項目重啟和政策信號和我國核電領域關鍵設備自主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公司作為中核集團下屬企業,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其他業務板塊市場能夠保持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期望發揮自身優勢在核電閥門市場有進一步發展。我們認為即使2014年底核電新項目開工,由于其產品交付周期較長,對公司的業績拉動作用可能更多體現在兩年后,而近一兩年,公司收入增長更多的依賴于其他特閥業務收入的穩步增長上。鑒于對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和高端核電關鍵閥門國產化按計劃推進的信心,我們對其產品盈利空間的提升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估值與投資建議。
公司不斷加大高端閥門設計制造研發投入,提升市場競爭優勢。公司目前正密切關注核電市場變化及項目開工和招投標信息,前期募投項目中專門針對核電發展需求建設的核電關鍵閥門生產能力擴建項目,也于去年建成投產。初步預計2014-2016年公司可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20%、15.50%和16.20%;分別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3.89%、16.64%和19.14%;分別實現每股收益0.21元、0.24元和0.29元。目前股價對應2014-2016年的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45.88、125.06和104.97倍,估值偏高。但同時考慮到國家核電“走出去”戰略可能給公司帶來的發展機遇,給予公司未來6個月“謹慎增持”評級。
主要風險。
(1)經濟復蘇不確定性風險。
(2)核電行業發展受政策影響的風險。
(3)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4)原材料價格上漲及毛利率下降的風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