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8 00:53:56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冒詩陽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冒詩陽 發自北京
日前,北京汽車(01958,HK)發布公告稱,將于2015年上半年開始,在滄州、重慶兩地分別開工建設旗下北京現代的第四和第五工廠,兩大基地計劃年產能均為30萬輛。
公告預計,兩大工廠將于2016年左右開始投產。這意味著,2016年開始北京現代將陸續增加大約60萬輛的產能,加上目前北京三大生產基地的100萬輛產能,屆時北京現代的產能將擴充至160萬輛。
記者了解到,2014年北京現代的銷量目標為110萬輛,雖然目前最終銷量仍未公布,但業內預計全年應該在112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8%。
“滄州和重慶的兩個新工廠將用于生產第九代索納塔等暢銷車型和未來的新車型。”北京現代公關科的一位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北京現代希望通過在重慶設廠進一步打開西南市場。
“新增的60萬輛產能應該會逐步釋放,在2016年全部實現的可能性不大。”汽車分析師張志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銷量增長和產能的實現之間有一個時間差。”
據悉,此前北京現代旗下的三家工廠均位于北京,隨著新工廠建設,北京現代還將在兩地組建銷售公司。
擴充產能的不止北京現代一家,日前湖北發改委正式批準了東風本田申報的產能擴建項目。大眾、通用、寶馬、捷豹路虎、沃爾沃等品牌也在鋪設產能。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預測,2015年汽車銷量的增長將在7%左右。
亦有觀點認為,我國2015年的產能將達到4000萬輛以上,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張志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熟的車企需要考慮在全國的布局,并提前規劃產能,這些都屬于車企的正常決策,結構性的產能過剩是一直存在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葉盛基也認為,短時期內合資車企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并不嚴峻,而自主品牌的形勢則不太樂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