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00:59:00
近期隨著存款保險制度加速推進,中小銀行未來的發展走勢備受市場關注。
從小微金融到科技金融再到互聯網金融,中國經濟新常態、新業態迅速發展,敏銳度比較高的中小銀行早嗅到了上述業態發展帶給中小銀行的機會和挑戰,并激發出新的競爭活力。
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認為,中小銀行的建立和發展,打破了原來金融“大一統”的局面,通過“鯰魚效應”激發了整個金融系統的活力,加速了我國金融體系由壟斷走向競爭、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推動我國初步構建起多種形式并存、開放競爭、功能互補的充滿活力的現代金融體系。
推動構建現代金融體系
在構建現代金融體系中,中小銀行功不可沒。閆冰竹表示,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廣大中小銀行經歷了“浴火重生”的變革與重塑,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單粗放到規范集約、從風險積聚到資產優質、從基礎薄弱到業績領先的轉變,對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優化了金融組織體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在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我國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為,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鄉鎮企業及其他各類小微企業取得了較大發展。與此同時,大型銀行為提高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在改革中采取集約化的經營方式,逐步收縮基層網點,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小企業和居民金融服務需求增長與金融服務主體減少的市場錯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廣大中小銀行的成立和發展,適應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較好地滿足了小微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成為我國金融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激發了金融競爭活力。在發展中過程,廣大中小銀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貼近市場、貼近客戶、貼近需求,積極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也為企業居民享受更多優質金融服務提供了便利。可以說,中小銀行的建立和發展,打破了原來金融“大一統”的局面,通過“鯰魚效應”激發了整個金融系統的活力,加速了我國金融體系由壟斷走向競爭、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推動我國初步構建起多種形式并存、開放競爭、功能互補的充滿活力的現代金融體系。
提升了金融服務水平。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居民百姓是廣大中小銀行鮮明的市場定位。數據顯示,中小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占比遠高于銀行業平均水平,中小銀行平均每個網點貸款支持的中小客戶數量普遍是銀行業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有相當一批中小銀行80%以上的貸款發放給了中小微企業。今天,中小銀行已成為整個金融體系的活力源泉,成為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主力軍。
積累了金融改革經驗。我國中小銀行從成立之初就率先構建起股份制銀行的雛形,致力于建設現代金融企業,通過體制機制的變革煥發出強大的競爭能力,這一方面推動整個金融體系的競爭和繁榮,另一方面也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在金融全面開放的新形勢下,中小銀行以業務特色化、管理精細化、機制創新化為方向,持續加快品牌化、區域化、國際化、綜合化發展戰略,經營管理水平實現質的飛躍。這一切都為銀行業改革積累了經驗。以北京銀行為例,通過“更名、引資、改制、上市”,探索了中小銀行創新發展的道路,對整個銀行業都有一定意義。
維護了金融穩定安全。我國很多中小銀行從成立之初就背負著沉重的歷史遺留不良資產,剛剛誕生就承擔著化解風險、維護安全的責任使命。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過去的10%以上降至1%左右,實現了今非昔比、脫胎換骨的變化,歷年化解歷史遺留不良資產達2000多億元,為全國100多個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總資產在銀行業總資產中占比25%以上,在成本管理、經營績效等經營指標方面,一直走在同業前列。
創新小微金融差異化發展
中小企業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中著重要的作用。據了解,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是擴大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創造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完成了65%發明專利,80%以上新產品開發。但是,在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它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也一直是必須要面對的。
而中小銀行在小微企業的新興業態下也激發了新的競爭活力。
閆冰竹認為,服務小微企業是中小銀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差異化選擇。“從成立之初,中小銀行就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同質化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為此,中小銀行將目標定位于小微企業成為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中小銀行能夠為小微企業提供 ‘門當戶對’的金融服務。中小銀行具有機制靈活、產品創新的優勢,致力于滿足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
閆冰竹同時表示,服務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打開了中小銀行差異化發展的空間。中小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互利共贏。近年來,中小銀行始終立足小微企業,積極落實監管要求,從產品創新、管理機制、科技系統、人員配備、專營機構、數據模型、不良處置、貼息優惠等各個方面,對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取得了積極成效,受到了小微企業和監管部門的認可,被媒體譽為“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軍”。以北京銀行為例,目前為首都1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北京每4家小微企業就有1家是北京銀行的客戶,累計投放小微企業貸款上萬億元,被監管部門評為 “支持小微企業先進機構”。
“在支持小微企業的進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小微企業和中小銀行這‘兩小’的創新創業活力無限、潛力巨大,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充滿信心,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閆冰竹說。
在閆冰竹看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和中小銀行的不懈探索。小微企業自身經營穩定性差;債權擔保無法解決;風險難以把握;信貸成本高;政策環境仍有待改善。特別是,當前小微業務風險種類增多、風險鏈條延長、傳染機制更加隱蔽,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困難重重。近年來,國家千方百計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但迄今為止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有評論者將此比喻為 “中小微企業在流動性的海洋中渴死”。所以,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未來,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讓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激情迸發;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讓小微企業的活力涌流;進一步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支持小微企業在創新中發展壯大。
促進互聯網金融競爭
隨著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特別是近兩年火熱的互聯網金融熱度不減,一方面小銀行反應迅速;另一方面也帶動其他的金融機構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
閆冰竹認為,科技金融為中小銀行開辟了廣闊空間。支持科技創新需要中小銀行不懈探索、主動搶抓機遇。從北京銀行而言,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同業前列,打造了“科技金融”特色品牌。
在文化金融方面,閆冰竹認為其為中小銀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他表示,文化繁榮是強國之路,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廣闊、大有可為,但是,文化金融面臨重重風險挑戰。盡管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廣闊市場前景,但文化創意項目的融資卻常常面臨種種風險,比如,債權擔保無法解決;財務報表經常虧損;評價標準無所依循,讓很多銀行望而卻步,長期以來都是融資“禁區”。因此,無論是從文化創意項目本身的角度,還是從銀行提供貸款的角度,文化創意融資面臨種種風險,金融支持文化產業面臨重重挑戰,需要更多探索和嘗試。
“中小銀行在創新發展中,積極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品牌。以北京銀行為例,是國內最早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金融機構,通過專業化的產品方案、專營性的服務機構、專家型的金融團隊,在過去幾年內為近2000家文化創意企業提供800億元資金支持,在北京市場排名第一。”閆冰竹說。
值得注意的是,大力支持互聯網新興業態,是中小銀行主動擁抱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創新舉措。閆冰竹表示,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和社交網絡的廣泛應用,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正走向全面數字化,所有人類社會現存的產業格局和社會形態,都將發生顛覆性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和生活方式落伍出局,新的產業生態和游戲規則噴薄而出,任何領域都不可能例外,金融更是如此。
“互聯網新興業態具有廣闊前景。在當前全球孕育新一輪創新競爭高潮、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和監管部門通過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等改革舉措,為互聯網等新興業態的中小微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廣大中小銀行正在積極支持互聯網新興業態的發展。以北京銀行為例,創新推出中國首家直銷銀行、首家智能‘輕’網點,率先與小米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支持車庫咖啡科技人群創業……為新興業態發展引入了金融的‘活水’。”閆冰竹說。 (文/戎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