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00:49:1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在中國一直小步快走的凱迪拉克品牌,將全力沖刺中國主流豪華車陣營。
近日,凱迪拉克總裁兼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約翰·德·尼琛到訪中國。雖然這并不是他加盟凱迪拉克團隊之后的首次來華,但是這次到訪意義重大,凱迪拉克品牌未來在華發展的戰略隨之正式發布。
根據通用汽車的規劃,凱迪拉克作為通用汽車實現盈利性可持續增長的重要籌碼,2020年全球銷量計劃突破50萬輛,較2013年實現100%的增長。
約翰·德·尼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凱迪拉克品牌未來能夠獲得最快增長的市場就是中國。”為此凱迪拉克未來5年將在華推出9款車型,并實現95%的車型本土化生產。
目前,所有一二線豪華品牌幾乎都拋出了依托中國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增速卻正在放緩。凱迪拉克如何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實現高速增長,是約翰·德·尼琛和上海通用凱迪拉克團隊思考的重點。
啟用全新命名體系/
今年7月,約翰·德·尼琛卸任英菲尼迪全球總裁,正式出任凱迪拉克總裁一職。有分析認為,這是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改造凱迪拉克品牌的重要信號。
不出所料,兩個月后,通用發布正式發布消息,凱迪拉克將成立一個獨立的部門,并在紐約設立總部。隨著組織結構調整,凱迪拉克的產品規劃、銷售目標以及產品定位也正式浮出水面。
約翰·德·尼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截至2020年,凱迪拉克品牌的全球銷量將達到50萬輛。”這個數字較2013年翻倍。根據通用汽車發布的數據,2013年凱迪拉克品牌全球銷量達到25萬輛,同比增長近三成。
銷量快速增長的重要支點是量產車型數量的提升。目前,凱迪拉克在售的車型共有6款,分別為緊湊級轎車ATS和ELR,中型轎車CTS和XTS,中型SUVSRX,以及大型SUV凱雷德。到2020年,凱迪拉克的量產車型計劃增加到12款,覆蓋從小型轎車到大型轎車,從小型SUV到大型SUV的所有豪華細分市場。
隨著凱迪拉克產品線的擴充,產品命名規則也將發生改變。約翰·德·尼琛表示:“未來車型名稱會非常清晰地體現車型的市場定位。”CT代表轎車,XT代表SUV車型和CROSS車型,CT和XT后的數字表明車款的豪華程度。
“比如即將上市的新車型CT6,CT是凱迪拉克的技術指標,后面的數字越高,就說明這個車越豪華、越高端,價格也會越高。”約翰·德·尼琛表示,“當現有車型生命周期結束,進入新一代的時候,我們也會使用新的命名思路。”
為了實現6年后50萬輛的銷售目標,凱迪拉克的產品定位也將更接“地氣”。通用汽車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市場年輕消費人群在凱迪拉克目標客戶中所占的比例將從2000年的41%提升至82%,美國市場則從31%提升至78%。為此未來凱迪拉克展開年輕化營銷,與這類人群進行親密接觸。
未來5年引入9款新車型/
約翰·德·尼琛此次來華,不僅帶來凱迪拉克的全球戰略,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宣布該品牌的重要計劃。
根據通用汽車的規劃,凱迪拉克將在未來五年內為中國市場帶來9款全新車型。到2018年,在中國銷售的凱迪拉克產品將有95%以上為本地生產。此外,凱迪拉克將于明年在中國率先將4GLTE技術應用到一款國內在售車型上。
這相對于之前的戰略明顯提速。此前瑪麗·博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凱迪拉克會以一年一款新車型的速度拓展市場。”
通用汽車總裁丹·阿曼表示:“提升凱迪拉克的全球銷量及品牌高度是通用汽車公司最重要的戰略重點之一。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為我們創造了關鍵機遇。”
通用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凱迪拉克品牌全球第二大市場,僅次于美國。今年前11個月,凱迪拉克在華銷量達64359輛,同比勁增50.7%。
不僅如此,約翰·德·尼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還表示:“凱迪拉克品牌在未來能夠獲得最快增長的市場就是中國。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豪華車市場。”
根據通用汽車的預計,2016年中國豪華汽車銷量將超過美國,達到225萬輛;到2020年,中國豪華車的銷量將超過西歐,成為全球最大的豪華車市場。
然而,目前我國的豪華車市場增速已明顯放緩。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豪華車市場增速下滑至16.8%,達到了今年的最低點。今年1~3季度,豪華車市場的增速分別為35.4%、20%和19%。與此同時,沃爾沃、英菲尼迪等豪華車品牌都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增加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約翰·德·尼琛表示:“凱迪拉克的目標是打造成更加全球化的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基礎之上,將進一步拓展到更多其他市場,包括歐洲市場、中東以及日本等其他亞洲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