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4-12-08 15:47:15
任志強認為,房地產的表現主要由宏觀政策調控決定,而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帶動了固定投資和消費業水平的下降。“如果沒有政府的調控或政策變化,也許市場運行會更加平穩。如果不能市場化,或許我們所謂常態的低增長的速度就會由于房地產投資的變化而變化。”
固定投資一直在下降。基礎設施今年增長了27%多,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民間投資下降太快了,包括房地產和其他行業的民間投資。老百姓收入下降的時候,融資條件差的時候,金融環境差的時候,民間投資就會下降。反過來說也因為市場不好所以投資率下降,所以這兩者有相同的關系,都和經濟增長速度有關。去年很低的增長率,關于增加值,我們克強指數是三項都是往下走,克強指數如果是真,GDP的真實數據只有6%。現在表面上看房地產和基礎工業增長值增長速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上游影響鋼鐵、水泥、玻璃,下游影響家電、家裝等等。如果我們投資占過去25%,現在18%了,其中和他相互代迭的關系也有影響。消費業同比增長速度下降。房地產速度增加時,消費業增加。9月份統計中家電和家裝的部分下降的速度很快,就是因為(與房地產有關)部分的消費沒有了。
宏觀政策和市場化決定了我們的經濟,尤其決定了房地產。現在出臺了一些包括“930”的政策,可能有利于平穩,仍然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差了6—8%的增速的話可能會影響GDP大概0.3—0.6%。
政策發生變化之后,二三線房地產投資趨于下降,一線城市增速還在持續增長,更活躍展現出一線城市比其他地區對政策的反映更快。當土地購置處于負增長的時候開工處于負增長。它也和投資相關,當土地開工是負增長的時候,新開工通常也是負增長。從全國的地價來看普遍的地價處于下降的趨勢,一線城市仍然處于一個快速上漲的過程。目前看,去庫存較長的周期中價格的影響不會太大,09年的時候銷售迅速回升,但是價格回升的時間在2010年,這是一個和現金流相關的一個去化過程。
商業銷售在今年是相對平穩的一種情況,住宅下滑的比例是最大的。銷售面積的增幅中,二三線城市持續下滑,但中部地區下滑的速度是最快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實際上持續穩定了一個過程,從銷售額的情況看,東、中、西和一二三線城市的城市差別性最大。(07年來房價)三次的漲落可以明顯看出來因為宏觀政策的調整導致上浮或者是下滑,非市場化的因素或者是行政干預的因素是讓市場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如果沒有政府的調控或者是政策變化的話也許市場運行會更加平穩。現在房地產的投資下滑以及市場出現了變化,都是和宏觀政策密切相關的。這個宏觀政策如果做了一定的調整,或許我們所謂常態的低增長的速度就會由于房地產投資的變化而變化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