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二八行情并非牛尾專利 天量未必見天價

2014-12-08 01:07:3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記者 宋戈

上周五,A股創造了單日過萬億元的成交量,震撼了全球資本市場,連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這兩頭巨像也“飛”起來了。如此凌厲逼空的二八行情會持續多久,“天量見天價”的魔咒會否再次應驗?

市場驚現二八行情+天量

11月以來,A股市場風向突變,原本一直被資本市場看好的一眾小盤股突然被遭遇市場冷漠,而那些大盤藍籌股的氣勢則日盛一日。

投資者一直認為,只要市場火熱,最受益板塊當屬券商,券商板塊也果然不負眾望,下半年以來,一路震蕩上行,最近更是異常出彩。降息之后,各券商股如一匹匹脫韁野馬,甚至在12月4日出現全線漲停的盛況。

與券商股一道狂飆的還有銀行股,其他周期性藍籌股的表現也異常搶眼。周一煤炭板塊率先發力,成為金融股之外推漲指數的新動力;周二,保險板塊卷土重來;周三有色、航空、鋼鐵板塊成為亮點;周四、周五的中國石油以及中國石化成為新亮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周,代表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強勁上漲11.25%,與之相對應的是,被譽為成長股搖籃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則在這輪上漲中暗淡很多,其中,中小板指上周僅上漲1.98%,創業板指上周漲幅更是只有0.7%。

二八行情并非頂部特有

對于二八行情,市場上的多數投資者印象多是 “中小股借權重股拉升出貨”,這一印象主要源自于2006年~2007年那輪超級大牛市尾聲時的市場表現。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滬指最終漲到6124點,但在這一過程中上漲個股并不多,這是一個極致的二八行情,市場陷入了只賺指數不賺錢的恐懼,有色金屬、金融、鋼鐵等所有的權重股集體被吹上天,市場最終也由此到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當年那波牛市相關數據后發現,二八行情并非只屬于牛尾,在牛市的初中期也曾出現過長時間的二八現象。

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上證指數從998點漲到1160點,漲幅約15%,三分之二的個股出現上漲,股改行情是當時的主線。

2006年1月4日~2006年6月30日,滬指從1160點漲到1672點,漲幅約44.02%,有色行情開始,在此期間,滬深300漲87%,市場首度出現普漲格局越發開始明顯,資金開始流向藍籌股。

2006年7月3日~2006年12月29日,滬指從1672點漲到2675點,漲幅約60%,而中小板指數僅上漲10.6%,這是明顯的二八行情。在這一期間,大盤權重股成為領頭羊,其中又以金融和地產股為絕對龍頭,尤其是地產在萬科、保利地產以及金融街的帶領下迭創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2月29日~2007年5月29日,在此期間,指數與中小板市值攜手同漲,二八行情消失,市場再度回歸了普漲格局。板塊方面“百花齊放”,低價股和題材股表現此起彼伏、有色金屬等熱點開始活躍,地產再現“英雄本色”。

天量見天價或言之尚早

除了二八現象外,近期市場頻頻出現的天量也頗引人關注,天量見天價一直是市場揮之不去的一個話題。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A股市場近年出現的天量情況,發現并非天量就會見天價。

2005年8月18日,滬指由1004點開始反彈至1200點時,突然遭遇一根跌幅為3.76%的大陰線,當成交量為235億元,較前一日的153億元上漲了53.59%。但在這根陰線殺出之后,指數經歷了一小波震蕩,此后便開啟了2006~2007年超級大牛市。

2007年2月27日,滬指跌幅達到了8.8%,同時成交量激增至1316億元,較前一日增長42.12%,另外,2007年5月30日,滬市實現了2755億元的成交量,這兩次天量在事后被證明,不過是牛市的一則小插曲,放量暴跌反而成了場外資金進場的絕佳時機。

實際上,如果從滬指2007年10月16日見頂時的數據看,當日的成交量不過1669億元,遠遠低于同年5月30日的成交量。

在2010年10月18日,滬市達成了3076億元的成交量,這一數據較當年9月30日1082億元的成交量高出了184.29%,但是此后指數并未立即下跌,反而在后續的18個交易日里緩慢上漲了6.51%。

當然,萬事并非絕對,從歷史經驗來看,交易量激增也可能預示著隨后市場將會出現回調現象。2010年11月12日的單日天量之后股指下跌38%,2009年7月29日,在滬指釋放出3028億元的成交量后,指數達到階段頂部,在此后的5年里,上證指數都未曾再染指該點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